前言:给自己开话题,记录生活中那些我们认为的理所当然和原来如此~#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先谈谈自己的择书“方法论”】
我属于看书选书比较盲目但又有自己潜在方法的那种(听起来也是蛮精分的)
1、豆瓣书单榜是最主要途径:豆瓣阅读前100的书大多是经典推荐,没看过的都会刷一遍。一般不会看亚马逊等销量榜,太过当下的新书可能也有精品但没有时间的洗礼可能传达的价值观无法久经考验;
2、喜欢的书顺着作者找作品:很喜欢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便顺着看了她所有的作品,类似的作者东野圭吾、乔治.奥威尔、尤瓦尔.赫拉利等;
3、朋友推荐的书:不同价值观的朋友推荐的书真的都不太一样但会非常有趣,可以丰富自己涉猎的范围,总看自己习惯和喜欢的东西就像一直在comfort zone一样,很难成长。朋友推荐过的书我会先问这本书主要传达的内容,然后觉得有趣的,自己可能单项选择根本无法接触到的就会列入书单。
【本文主题】
这次的书完全是出于其他方法get到的~在商场里遇到移动图书架“书享阅读机”,出于好奇心和互联网职业病——看到没试过的新事物就要来次“找茬儿般的”C端用户体验。(机器如下图)操作流程很简单,微信扫码开门,选你要看的书拿走后因为书内的唯一识别码微信上就会出现你借了什么书的信息(目前一次可以借2本,30天免费,逾期会收取费用,好像是0.2元/天),整体操作流程只需要2分钟,个人感觉体验感还是很好的。
这本《国家是怎样炼成的》,一个漫画式的科普小书,主要讲了欧洲一些国家的爱恨情仇和建立原因,每个国家3分钟就能看完,趣味性比较强但是讲的不深,作为娱乐性阅读让自己有个大致的概念和勾起一点点好奇心还是挺不错的。
例如荷兰这个国家,世界人民对这个国家的评价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很多事情在荷兰都是合法的,抽大麻合法,色情行业合法,荷兰还是全球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在接触这本书之前,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可能这个国家比较OPEN,人民想法比较先进,那为什么OPEN?他们追求的是什么?为什么?
之前真不会想那么多,小时候父母可能经常对你的十万个为什么只有一句总结陈词:“哪有这么多为什么,就是这样的,你记住就好了!"渐渐的,一个个和我们生活关系也不大,不能让你多赚点钱,不能让你生活更少烦恼的这些有趣的WHY和好奇心,就慢慢被蒙上了灰,打入冷宫无人问津了。随着年纪的增长,会不自觉地想这些WHY真的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吗?对于所有事情都认为理所当然,成为一个罐子不停被灌输各种理念,不去想对与不对只是接受,我们的生活就变得很好了吗?我们只是习惯了对所有事物都逆来顺受,习惯了接受二手信息,习惯了人云亦云,习惯了非自我的“被奴役”状态。如果不能保留自己的思考,我们就是别人思想的奴隶。
再说回来这本书的内容,荷兰的建国史非常坎坷,在非常长的时间内,荷兰都是依附于各个国家统治之下的,铁打的荷兰流水的统治者。在靠海为生的荷兰发家之后更是受尽凌辱,荷兰人民终于揭竿而起,开始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独立战争。因为这样的出生,荷兰没什么阶级意识,讲究自由平等和“赚钱为王”,荷兰创建了证券和股票(主要还是为了募集钱财,思考让人变得伟大,想要拼命赚钱治国强家的荷兰人民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金融体系),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跨国企业”在当时的雇佣员工在2W以上,成立的逻辑就是和西班牙贵族掌握所有财富相反,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投资海上贸易的机会……国家其实和一个人的成长逻辑一样,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会让一个人塑造出属于他自成一派的性格,而国家的产生也是经过历史的沉淀长成了现在的样子。
下次如果去荷兰旅游,除了郁金香和风车,这些辅助信息会让你在荷兰的行程多一份了然于胸,多一份亲近感,这样的亲近感又会让旅程变得更加记忆犹新,会让我们看到的不止眼前的荷兰还有这个国家从小到大的样子,去寻找那些它小时候的蛛丝马迹,像个老朋友一样寻找和探索。
但愿生活在世,我们抹开心中的灰尘找到那个叫做“好奇心”的好朋友,它很爱问十万个为什么,但是它会让你对这个偌大的世界多一份眷恋和期待,它让你与这个世界的过去今天明天都有交织不断地链接……
书中还附赠有趣小知识点:我们打的扑克牌中四个老K分别是谁~~
方块K——凯撒大帝(罗马帝国,意大利前生);红桃K——查理曼大帝(法兰克国王)
梅花K——亚历山大;黑桃K——大卫(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