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办公室来了个小客人,我们以行动表示了对它的欢迎,甚至无心工作,只想撸猫。
撸猫的同时,纷纷表示:“我一定会有猫的!”
而铲屎官对这个主子“很皮”的控诉,也淹没在众人的“长得好看就好了,皮一点有什么关系”,“长得这么好看,你还要求那么多”,“一点都不皮,这么可爱哪里皮了”……
它现在就睡在叔电脑后面,一抬眼就能看到,心里隐隐有些小激动,甚至不敢有大动作,看着它好几次醒来又睡下,忍不住露出了老母亲般的微笑。
1. 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喜欢……猫
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养猫了,动不动就有铲屎官在微博、朋友圈晒猫,然后引来一堆人聚众吸猫。
以前养猫大都是为了抓老鼠,现在都把猫当主子养,却也甘之如饴。
《圆桌派》有关猫的那一集里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说,
因为猫和人的交往方式更接近现代人期待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亲密但保持一定距离,陪伴但不过分打扰,尤其对于生活快节奏的年轻人,猫相较于狗是比较轻松的选择吧。
现在的年轻人啊,为了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刚毕业就怀着一腔孤勇往大城市跑。
白天兢兢业业地上班,晚上回到出租房里,偌大的一个城市,连个能够约出去一边吃个大排档、一边吐槽这个操蛋的人生的人都找不到。难得的一个周末也因为常常因为自己没有可以一起出去浪的人,所以一个人宅在家里自娱自乐。
不是不想去认识新的人,只是觉得跟别人相处有时候真的太难了。
2. 亲密有间才是相处之道
我们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总在会因为感情的深厚,而忘记了自己位置,越过了本应该保持的距离。因为不自知而越靠越近,到了最后反而因此渐行渐远。
西方有一则寓言:
在一个寒冬里,两只刺猬为了取暖,便紧挨在一起睡觉,但是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身上的刺将对方刺得遍体鳞伤,但是离得太远又无法抵御寒冷。
后来它们保持着一个既能不让对方受到伤害,又能互相取暖的距离。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像是这两只相互取暖的刺猬,太近会伤害到彼此,但是太远又无法取得温暖。只有保持着适度的距离才能保持和谐相处,“距离产生美”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友谊还是爱情,都得保持适当的距离,给对方留下一点空间,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敬重,也显示了自己的教养修养。
过分的热情,过度的干预,都会让人心生不安,心存不满。
凡事过犹不及。亲密有间,彼此才会生活得自在悠然。
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总是难以把握。
距离远了,让人觉得有距离感、不好接近,甚至还会给你贴上一个孤僻的标签;而靠得太近还容易让人觉得自己的个人领域被侵犯,反而对你感到不满。
而且职场如战场,我们也深知现实比那些八点档要狗血得多。
上一秒还是哥俩好的两个人,下一秒就可能因为利益所以把你给踹到一边;上一秒还在兴致冲冲讨论口红色号的俩妹子,下一秒可能就因为工作差错,把锅全部甩到你头上……
于是很多人都养成了把自己的真心藏起来,用坚硬的外壳来面对别人的习惯。
久而久之,很多人只能感叹一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真是太难得了,然后宁愿自己独处多看几本书、多追几部剧,也懒得去维护那些弱不禁风的人际关系。
3. 一些温暖,正与你不期而遇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愿意去接触、去认识别人,只是自己真心实意的付出后,得到的却是对方突如其来的会心一击。
正如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所提到的那样:
“许多人在生活中交上好运确实就是因为他们脸上常常挂着一副愉快的笑容——这使他们赢得了别人的欢心。
但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一点为妙,并从哈姆莱特的不朽名句中认识到这一道理:一个人会微笑着,微笑着捅你一刀。”
因为害怕受到伤害所以很多人守在自己的城池里,不敢走出去,也不敢让别人走进来。
而自己孤身一人死守着一方城池,难免觉得孤独。
于是越来越多人为了让自己能够得到陪伴,宁愿选择养宠物,也不愿与别人有过多接触。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自己对猫和狗足够好,它们就永远不会背叛自己,还会一直陪伴着自己。
说到底,还是太害怕受伤。
是啊,如果不认识别人的话,就不会被别人背叛,也不会互相伤害。但是,也就不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啊。
人当然有恶的一面,可是我们不能因为人性中存在着恶,就否认了所有的良善,不相信任何人。
也许你经历了太多的冷漠,也见惯了人性的无情与薄凉,才会觉得生活真的糟糕透了。但其实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总有一些陌生人,在偷偷爱着你,总有一些温暖,正与你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