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中提到: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如何规避这种情况?
科学家的几项研究可能能帮你找到答案。
1.如何更好的理解“死于25岁,葬于75岁”?
富兰克林曾说:世界上多数人在25岁已经死去了,剩下的只是一个更加装腔作势、更加功利的躯体。
这里的死,不是指肉体的死亡,而是激情的消失,梦想的幻灭,是指的人精神死亡。
很多人讲,自己的智力巅峰期是在高三,那时的自己充满了激情与梦想、思维活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心中因有梦想而激情澎湃。
而20多岁后初入职场,面对现实与社会的打磨,渐渐磨去了身上的棱角,褪去了一往无前的激情,过上了循规蹈矩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基本都是在重复昨天,直到下葬,才了此一生。
2.四十不惑是什么意思?
孔子曾说“四十不惑”。对此,《论语注疏》孔颖达疏曰:智者明于事,故不惑乱,这可理解为人到了40岁就没有迷惑的事情了。
但另一种解释可能更准确:人到了40岁,想知道的都知道了;不知道的,也不想知道了。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6311783-c95d1df104e74833.jpeg@wm_2,t_55m+5a625Y+3L+aQnuS6i+WVpg==,fc_ffffff,ff_U2ltSGVp,sz_16,x_10,y_10?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3.为什么小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而长大后却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科学研究,大脑在面临新事物的时候,会企图记录更多更丰富的细节。
而小时候对世界比较陌生,信息的感知量大,感觉什么都新奇,世界是一个充满新的体验和不熟悉的地方,必须花更长的时间来思考和适应新的事物,因此生活丰富多彩。
而我们越老,就对处在的环境越熟悉,因为对一切太熟悉了,时间就这样偷偷溜走在理所当然里。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比如说在生产线上度过一天,你不会觉得久,因为没有什么时间值得回忆。
4.打乱顺序的句子,不影响理解意思。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6311783-1f33f0a3b2c9e70f.jpeg@wm_2,t_55m+5a625Y+3L+aQnuS6i+WVpg==,fc_ffffff,ff_U2ltSGVp,sz_7,x_5,y_5?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这是因我们的左脑善于提取关键信息,忽略细节,可以让我们更快速的理解世界。
整体性知觉优于细节。
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整体性知觉会优于细节成分的知觉。
也就是熟悉的领域会自动“脑补”。
而全新领域不易看错,在于右脑善于丰富细节。
重点来了......
5.如何跳出成为普通人的巢臼,让生命起舞?
生命就像走路,起初对沿途的风景充满好奇,一路欣赏,感觉每一刻都充满趣味;走的久了,路熟悉了,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到了目的地。
一旦到了这种地步,也就是人的激情消退,梦想幻灭之时,没有新的刺激点,就会发生上面说的三种现象:一是死于25岁、二是40不惑、三是感觉时间飞逝。
而解铃还需系铃人,需要我们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利用大脑(左脑)简化细节的特点,固化自己的良性习惯。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6311783-b5ff386fd46f9662.jpeg@wm_2,t_55m+5a625Y+3L+aQnuS6i+WVpg==,fc_ffffff,ff_U2ltSGVp,sz_17,x_11,y_11?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比如每天起床之后,第一件事情是做拉伸,坚持不懈,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无意识的固定习惯。
另一方面要就要始终像婴儿一样,对这个世界保持着好奇心。
要极力摆脱循规蹈矩的生活,需要持续关注新的领域,刺激大脑对世界的新鲜感。
科学研究表明:好奇心、新经验等可以让大脑处理时间慢下来。
科学家建议我们注意开发右脑,通过绘画、学习新语言、新技能等,保持观察掌握事物细微之处的能力,就像婴儿一样,不断探索未知,丰富感知,增加对世界的热爱,就能摆脱日复一日的不良固化行为,使灵魂变得有趣。
持续不断的有新感知、新收获,就可以摆脱普通人的巢臼。但寻本溯源,知其所以然,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改变。
一言以蔽之: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可以让我们体验更多,感觉时间变慢。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6311783-5ee80bc7315e35ba.jpeg@wm_2,t_55m+5a625Y+3L+aQnuS6i+WVpg==,fc_ffffff,ff_U2ltSGVp,sz_17,x_11,y_11?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愿每个人都能“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收获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