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问:有的孩子读英文一年多了,却不像读中文效果那么好,为什么呢?
答:这是当然的,因为人类的语文学习必须在长久的习惯中养成。如果按照脑神经的发展来讲,三岁之前,是语文的天赋时期,你接受了什么样的发音跟语法,就构建什么样的脑神经系统来操作它。如果两三种语言一同学习,可以同时建构。到了三岁语文的神经系统几乎就定型了。如果超过三岁才学新的语文,他必须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构建出新的神经系统。如果十三岁以后学,那就只好用原来有的系统来勉强操作了。譬如发音,是用自己母语的音去模仿;文法系统呢,必须通过思考来转换。所以建构语文最好的时机是十三岁之前,更好的时机是六岁之前,最好是三岁之前。如果已经十来岁了,才开始读中文经典,虽然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文法有点不同,但还是相近的,而且发音是一样的,所以读起来比较顺适。但读英文,要构建全新的系统,当然比较难,当然效果不好啊。
假如反过来,如果你虽然是中国人,但是你在美国生活。你的婴儿一出生就在英语环境中,如果他二三岁就读英文经典,等到他八九岁才读中文经典,这个家长可能还要怪孩子读中文经典为什么比英文没效果了。这是天理啊,有何奇怪的?何况国内教读经,每天用大部分的时间教中文,少部分的时间教英文,更难怪学生对英文畏难了。我想,如果一个中国小孩从两三岁开始,让他读英文经典和中文经典的时间一样多,一两年后,他应该会觉得两种经典同样容易。
(主持人:也许是他不想接受,有排斥心理)
有关英文读经的难易,还有一个关键,我称为“教学心法”。就是老师和家长的心灵取向,你心里想什么,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如果你一直认为英文很难,让孩子读英文是在残害他,结果孩子就真的愈读愈难了。如果你有很大信心,读一句是一句,孩子起码不排斥英文,慢慢走,也能够渐渐顺利起来,所以难不难是相对比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