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5月14日,首发于简书。
没有哪种文化的传播本身,能制造一种文化。
抖音除了捧红一大批流量大V,给95后最前卫的穿衣指导,还顺便把13朝古都西安狠狠刷了一遍存在感,直接让老大爷们每天吃的肉夹馍和凉皮都涨了价。
“抖音”作为一个传播平台,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种植根于互联网用户的亚文化,这批人几乎天天都要在这个平台上相互熏陶,相互交换,相互创造。就像facebook和Instagram之于美国一样,你无法把他们跟美国的流行文化分开。亚文化就是这种,能让文化传播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从今往后,可能只有亚文化。
文化的标签
文化的产生有很多种途径,有基于地理属地的,有基于宗族传统的,还有基于饮食文化的。总而言之,我们为了更好的能生存下来,不得不发展出来一些能够辨识同胞,能够维系生存的社会组织和行为方式。
在人与人能够越来越快的跨越地理界限,个体越来越能够与世界对话的时候,仅有之前的属地、宗族等文化标签已经不足以去定义我们,指导我们的行为方式了。
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个体如何定义自己的标签化、符号化的分散的特点。
原来的文化标签可能是: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哪个城市的人;喜欢吃米还是面;信仰什么教义;说什么语言……等等。
而在个体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影响力的现在,文化标签完全被互联网捅破了地域,空间,社会组织,宗教信仰的层层外表,而更加精确又离散的定义着每个人。你喜欢什么样的乐队,你喝咖啡是否要加糖,你喜欢nike还是air jordan……可能都是你在辨识自己的文化标签。
亚文化与互联网
就像工业革命极大的推进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效率,让社会的资源和资本大规模从农业流向工业一样,互联网的创立再次指数级的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要明确的是,亚文化一定是植根于互联网这一快速高效的信息基础架构之上。
对于地域区别来说,互联网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两个个体之间传播彼此的信息,地域界限瞬间没有了隔断。生活在哪里跟你所获得的信息,几乎没有了绝对关联。
一方面对想了解未知的人类来说,满足好奇心的成本变得几乎为0;另一方面来说,所谓的“本地”文化,也在每时每刻受着外界信息的冲击和稀释,“本地”文化的纯度已经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对饮食文化来说,尽管世界各地的气候,地理差异导致各地对食物的做法和饮食习惯不尽相同。但随着人们迁徙的成本越来越低,以及随着生产效率提升导致大城市的诞生,不同个体的融合成为大趋势。于是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本土”的饮食习惯,聚居在一起。就拿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城市纽约来说,一条街走过来,你能看到最正宗的日餐厅,韩餐厅,古巴餐厅,西班牙餐厅等等。这些不是只打着拍子招摇撞骗的异国餐厅,是真正来自各国移民开的代表正宗家乡味道的餐厅。但是对纽约来说,谁能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世界各地的饮食,世界各地的文化,不是能代表纽约这个城市的文化呢?
对啊,为什么被稀释的“本土”文化就不是本土文化呢?
亚文化的特质
亚文化不同于我们最前面所讨论的传统文化,它有自己非常独特的标签:
1. 易流传
记得在Instagram市场份额不断扩展,最终被facebook收购的时候,有个说法:新闻已经被Instagram化了。
其实就是被视觉化。
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越来越懒得去整本整篇的通过阅读获取信息了。从博客到微博再到抖音,大洋彼岸的我国同样用行动印证着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注意力被缩短的有多厉害。能通过图片传播的信息,一定比纯文字的信息更有效,传播更方便,更迅速。
信息被视觉化,除了图片本身,还包含有颜色,涂鸦,动作,标志等等的其他视觉传达途径。
2. 地点随机
前段时间的漫威电影《黑豹》在当期院线一骑绝尘,成为全球票房最佳的漫威英雄电影之一。一部讲述有强烈非洲元素的好莱坞英雄电影,为何可以如此火爆,并且此后黑豹的产品周边,黑豹双手置于胸前的姿势,甚至是里面反派的发型,都被以各种方式在网络上被传播,模仿,再创造。
可以制造一个文化并且大规模传播的源头,已经不受任何地理位置的限制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某种文化符号,席卷之前完全没有可能覆盖如此快,如此广的地域和人群。
3. 病毒式扩散
要说黑豹电影扩散的快,也是因为编剧,导演以及演员们的共同努力,非一日之寒。但是有些文化的扩散,看上去就像平地起惊雷一样,还不知道从哪里来,就已经尽人皆知了。
创立仅仅2年的潮牌Off White,凭借他们与各大品牌的各种crossover,已经成功爬上了潮牌鄙视链的顶端,与supreme几乎可以平起平坐。
NBA球员Jeremy Lin(林书豪),在将要被裁的前几天获得了替补出场的机会,两三场比赛过后,已经成为Linsanity,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灰姑娘故事代表,甚至登上了时代杂志,成为各种行业年轻人的励志代表。
同样是跟NBA有关的还有球员们的八卦。经常跟各种球员传绯闻的卡戴珊家族,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算是做什么的,但是整个家族就忽然间成为了各种体育和娱乐八卦的风口浪尖,几乎没过几日新闻就要更新下他们家的鸡毛蒜皮,来满足观众们的窥探需求。
文化内容和符号的传播,的确像病毒一样,一夜之间可以从无人知晓到尽人皆知。
亚文化国民特点
亚文化就像是一个不断流动的,规模在动态中的小国家,这个文化圈的粉就是这个国家的国民。
被圈粉的国民忠诚度都极高,愿意无偿为自己认可的社区和精神领袖无偿奉献,主观能动性极强。
日本和韩国的亚文化应该是在亚洲甚至世界都影响力巨大的。我们哪怕没有疯狂的追过明星也至少听说过寒流的粉丝们有多疯狂。每到团体内的明星们过生日的时候,全世界各地的粉丝们送来的礼物,算成市价,就够一个人生活一两年了。
大如披头士的粉丝,一旦认定的基本都会终生跟随。披头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乐队而已,而成为能够代表英国,乃至那个年代的全世界的年轻人发声,与这个世界交流,碰撞,隔离,或者妥协。
亚文化国民在物理和网络的世界里,大家通过识别彼此的标签来闻味,来获得彼此的信任。一旦“确认过眼神”,就是彼此的人了。同一国民之间的信任基础极强,这种信任的建立会催生一种更为有效的社会生产力组织方式。甚至,这种组织的驱动力比金钱还要靠谱。在这种高效的社会组织结构下,可延展的潜在交易空间巨大。
亚文化加速了社会资源的流动和积聚,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架构。传统文化花了很久才能达到的事情,亚文化通过分解和加速更快的实现了人的资源组织。
未来是否还会有文化和亚文化之分呢?也许今后只有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