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别人的文章的时候,有的文章虽然很长,讲的东西看起来很深奥,但是读完之后条理清楚,直呼过瘾。
有的文章短短几句话,就是不明白作者到底在说什么。
写的好的文章,讲的好的报告,我们做起笔记都觉得特别轻松,很容易梳理出结构也很容易顺着这种结构加深记忆。
写作并不难,首先把话说清楚,不要让读者费劲心思去想你在说什么。
否则,这样的写作就如同一场无效沟通,甚至是对牛弹琴。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心血,我们当然不希望读者不明白我们在讲什么。
如果在写作的时候稍加注意,按一定的逻辑写作,也就是提前帮助读者梳理出清晰的逻辑,一定会让读者直呼过瘾。
这9种写作逻辑是最常见的也绝对能够满足我们的写作需求。
1.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我们小学时候的日记经常被老师说是在记流水账使用的就是时间顺序,只是没有重点,没有抓住主线,所以显得在记流水账。
我们可以看一个时间顺序的例子:
选自《老舍散文》-还想着它
天气是好的。早半天教书,很可以自自然然的,除非在堂上被学生问住,还不至于四脖子汗流的。吃过午饭就睡大觉,热便在暗中渡过去。六点钟落太阳,晚饭后还可以作点工,壁虎在墙上唱着。
时间顺序:早半天-吃过午饭-六点钟。
2.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也分很多种:
由远及近、由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读者在读文章的时候一般会在脑子里生成一个空间关系,如果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写作,有助于读者快速理清空间关系。
以老舍先生散文举例:
选自《老舍散文》-非正式公园
当夏天,进了校门便看见一座绿楼,楼前一大片草地,楼的四围全是绿树,绿树的尖上浮着一两个山峰,因为绿树太密了,所以看不见树后的房子与山腰,使你猜不到绿荫后边还有什么;深密伟大,你不由的深吸一口气。
往里走吧...
往东西看...
拐过礼堂...
礼堂的左右...
几乎每一段开头都是一个明显的空间顺序。
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很轻松。
3.过程顺序
一般我们写一件事情怎么做就会用到过程顺序。
散文里面用到过程顺序的不多,一般讲故事或者讲技能的比较常用。
我在老舍先生散文里面找了一篇少有的以过程顺序写的文章。
选自《老舍散文》-买彩票
二姐发起集股合作,首先拿出大洋二角。我自己先算了一卦,上吉,于是拿了四角。和二姐算计了五十万,五十万,五十个人分,每人还落一万,二角钱弄一万!...
上哪里去买呢?还得算卦。...
谁去买?又是个问题。...
票买来了,谁拿着呢?...
直到开彩那天,大家谁也没睡好觉。...
开奖了。报上登出前五彩,没有我们背熟了的那一号。...
每一段一个过程,过程顺序也很清楚:
发起集股-确定买的地点-确定买的人-确定拿彩票的人-开采-登报
看完这个故事就可以以上面的顺序记住这篇文章,而不至于很快忘记。
4.举例说明
就是举例子,有时候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东西,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讲清楚。
如果所讲的事情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也可以使用举例子的方式让读者大概清楚是怎么回事。
这里举一个例子:
选自《老舍散文》-到了济南
济南有许多的好事儿,随便说几种吧:葱好,这是公认的吧,不是我造谣生事。听说,犹太人少有得肺病的,因为吃鱼吃的;山东人是不是因为多嚼大葱而不患肺病呢?这倒值得调查一下,好叫吃完葱的女士不必说话怪含羞的用手掩着嘴;假如调查结果真是山西河南广东因肺病而死的比山东多着七八十来个,而其主因确是因为口中的葱味使肺病菌倒退四十里。
因为多,因此不能说完所有的,所以举个例子说一下。
5.比较和对照
比较和对照是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写作逻辑。
中西对比,优缺点对比,人与人的对比...
老舍先生对中外银行取钱这件小事进行了对比。
选自《老舍散文》-取钱
那年我上外国,你不是说我随了洋鬼子吗?二哥,你真有先见之明,还是拿银行说吧,我亲眼得见,洋鬼子再学一百年也赶不上中国人。洋鬼子不够派儿。...
二哥,还是中国的银行,多么派儿!...
外国银行不够派儿,中国银行够派儿。-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逻辑。
读者抓住这个核心逻辑就能很快理解并消化文章。
6.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也就是讲一件事情,然后讲清楚这件事的原因。
选自《老舍散文》-药集
我很爱这个集:第一,我觉得这里全是国货;只有人参使我怀疑有洋参到底可能,那些种柴胡和那些马蜂窝看着十二分道地,绝不会是舶来品。第二,卖药的人们非常安静,一点也不吵不闹;也非常的和蔼,虽然要价有点虚慌,可是还价多少总不出恶声。第三,我觉得到底中国药比西洋药好,因为“国药”吃下去不管治病与否,至少能帮助人们增长抵抗力。
第一句说自己爱这个集,后面紧接着讲爱这个集的三个原因。是很清楚的因果顺序。
7.分类
任何东西都可以分为很多类,如果写作前先写好几种分类,写作的时候将对应的内容补充进去,就不会出现憋不出1000字的情况了。
这里是老舍散文里面的一个分类表现手法
选自《老舍散文》-读书
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我有决定念什么的全权;自幼儿我就会逃学,楞挨板子也不肯说我爱《三字经》和《百家姓》。对,《三字经》便可以代表一类-这类书,据我看,顶好在判了无期徒刑后去念,反正或者也没多大味儿。...
第二类书也与咱无缘:书上满是公式,没有一个“然而”和“所以”。据说,这类书里藏着打开宇宙秘密的小金钥匙。...
这要说第三类书了。其实这不该算一类;就这么算吧,顺嘴。
书的三种类别是这篇散文的主要线索。
8.下定义
下定义也可以理解为对某种事情的解释说明,这里不用老舍散文举例,刚好看到别的书里面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选自《知识变现》-萧秋水,剽悍一只猫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了一本书,叫做《双重职业》,这个词就出现在书里面。麦瑞克·阿尔伯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无聊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莱尼·普拉特:律师/演员/制片人。于是,“斜杠”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这段话解释了斜杠青年这个新名词,是一种下定义的表现手法。
9.多种逻辑
完成一篇文章可以只有一个逻辑。
也可以段与段之间是一种逻辑,段内又按另一种逻辑来写。
因此,一篇文章中是可以有多种逻辑交叉使用的。
写作逻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也是对思维能力的一个提升。
做任何事情都按一定的逻辑去做,生活也会变得井然有序。
现在就开始吧,用写作逻辑搭建写作框架,然后填充内容完成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