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学作品的西方理论式解读,它们讲究的是概括性,比如钱钟书的这部《围城》里那句“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就是一种概括,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有些人很喜欢这样的概括性解读。但这并不是说这些理论是万能的,我们通过西方的各种理论,进行一个形而上的解读,从而完成一个概括性的归类,看似高大上,但似乎也是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真正艺术的内涵往往会被忽略。
一味的讲究概括必然是以损害单一性的、独一无二的艺术性为条件,因为艺术往往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其文学深度的内涵应该是独一无二的。独一无二与概括本身就是一对互不相容的矛盾双方,而我们东方渊源的文本细读,却对文学作品西方式解读,是一个最有效的补充和完善,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源头,也许就是我们古代四大名著的那些批注者,如《红楼梦》的脂砚斋,《水浒传》的金圣叹等等,今天我们就主要以这种方式,来对《围城》中方鸿渐与孙柔嘉之间的情感故事,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探寻这本书的更多文学艺术价值。
在这里我们就像是选择了一扇门,以此进入《围城》这部作品,其实进入每一部作品都有很多种方式,就如有很多扇门一样,不同的门就代表着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入之后也就有不同的挖掘内容,我选择的这扇门就是疑问:为什么会有我开篇说的那句话: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来。打开这扇门就像是拥有了探索《围城》文本的钥匙。
作为西方理论家,他们概括完了就完事了,你让他对这种概括后的诸多问题,他们的理论显然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于文学书的阅读,有时候也不要盲目的崇拜任何所谓的一劳永逸的法宝!对于《围城》这句话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以从方鸿渐与孙柔嘉之间的情感纠葛来对其论证,当我们进入这扇门,迎面来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结婚前和结婚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相处反差?解开这个迷,也就解开了那句“城外城内的话”的迷。
我们在孙柔嘉的婚前与婚后的表现就能看出不同,婚前如婚后方鸿渐我们是没有看出一个明显的变化,因为我们对于方鸿渐的理解,自始至终还是相对透明的,而唯独孙柔嘉却不同,婚前的孙柔嘉我们对她了解比较少,作者并没有太多的篇幅对其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描写,最重要的那就是婚前孙柔嘉关于如何利用手段让方鸿渐与她结婚,她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是与方鸿渐恋爱关系的消息不胫而走,再就是方鸿渐跟她要的那封婚前她与父亲的信,因为那封信也间接的促成了两人的婚姻,方鸿渐怀疑婚前那封信的真实情况。
通过这些我们理解为孙柔嘉想极力的让方鸿渐与自己尽快确认关系,这是她的动机,所有的这些描述是我们看到他们处在城外的那种状态描述,孙柔嘉的性格也并没有完全的敞开来被我们看到,但结婚之后,作者却是大手笔的对孙柔嘉进行立体化描写,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孙柔嘉态度似乎变得很强硬,具体我们要分析她的这个性格特征及其渊源。
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两段对话来了解,如在他们要回到上海的时候,当他们碰到方鸿渐过去有感情故事的苏文纨,他们看到苏文纨开始带货到内地做一些倒卖生意,有一段对话对于我们了解孙柔嘉很有意义,孙柔嘉说:
也许她并没有变,她父亲知道是什么贪官,女儿当然有遗传的。现在她嫁人了,就本相毕现了……自己有 丈夫还要跟辛楣勾搭,什么大家闺秀,我猜是小老婆的女儿罢。像我这样的又丑又穷的老婆,虽然讨你厌,可是安安分分,不会出你的丑,你娶了那位(苏文纨)小姐,保不住只替辛楣养个外室了。
通过孙柔嘉说的这段话,我们可以对孙柔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婚后的她在立场和态度上已经完全如她所说“嫁人了本相毕现”,她在自己的语言上把这个苏文纨进行贬低,什么小老婆生的,又是什么勾搭辛楣,这个角度首先是建立在敌对的立场,为什么敌对?只因为方鸿渐与她曾经有过一点点情感接触,同时孙柔嘉还贬低自己,说自己又丑又穷,实则是以退为进,认定了对方的问题,而警告方鸿渐,不要试图怀念过去,这种贬低别人,攻击别人的目的和动机,仅仅是为了自己对方鸿渐感情的完全占有立场和态度。
这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周围很多夫妻双方共有的一个问题,可以说钱钟书在近百年前就已经发现了这种人普遍的“根性”,从而通过文学作品进行了艺术化的展示,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而当时代的其他文学作品,却多数表现为一种所谓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因此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文学艺术生命力。
孙柔嘉这种情感占有的目的性,是非常的独断和具有控制性,她在其他时候不断的出现这样的话语,其目的集中表现在对方鸿渐的这种情感霸占,就是不能容忍任何的幽默式调侃,任何具有这种情感转移的趋向,都会被孙柔嘉以百分百的恶毒进行回应。我们可以再通过下面这一段内容进行理解和印证,方鸿渐在谈论关于以前他上课时听到的哲学家关于吃葡萄的典故,就是乐观的人总会吃一串葡萄里最好的那一颗,而悲观的人却总会先吃最坏的那一颗,但前者只剩下回忆,而后者却是满满的希望。
而孙柔嘉却给了一个坚决而严厉的反击,她说:我偏要走,你希望的好葡萄在后面呢,我们是坏葡萄,别倒了你的胃口。
孙柔嘉太在意方鸿渐话语中带有的任何潜在的情感倾向,甚至可以说经常的是无中生有的把“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方鸿渐,没有夫妻间沟通的幽默感,剩下的就是一种精神上的监控,这让我想起一句话,这是也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弊端,喜欢用一种双重标准看待事情,比如一百个读书的人,有一个人一无是处,就说读书没用,而一百个不读书的人,有一个功成名就,就说不读书才有出息。
在孙柔嘉这里,夫妻之间有九十九条可以建立心心相印的通道,哪怕只有一条造成了情感错位,那她就会选择这一条否定全部,这是一种专制,一种情感的霸占,在婚前越是浪漫的情感表现,婚后越容易会出现这一种控制型的情感霸权。
我们对于情感的理解,始终是认为两人心心相印,两人由婚前的两颗心到婚后的一颗心,这是最美好的情感轨迹,但在钱钟书这里,却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局和命运走向,当由两颗心到一颗心的转变,那同时也会意味着灵魂由同盟变成情感的霸权,这也许才是城内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来的最主要原因吧。
为什么钱钟书会把人比喻成“两毛的无足动物”,其实透过《围城》里的方鸿渐和孙柔嘉的故事来看,人在这方面的智慧其实并不比动物高明多少,婚前的浪漫与婚后发现自己失去的自由,人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的进去出来进去出来,犯着同样而低级的错误!
文: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