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一批80后就40岁了似乎没有人记得这件事或者根本没有人在乎了?在大众的视野里10后开始发声00后正在喧嚣90后已经疲软80后......80后是谁?
80后是光荣的独生子女
我们从小独立,能上山、能下田、上的厅堂下的厨房,也因展现了与前代不同的特质,被评价与传统的规则相悖,被称为“特别的一代”。
80后是走出农村最多的一批人
同时也见证交通高速发展的一代人,从绿皮火车到飞机高铁,从拥挤的大巴到私家车,我们在北上广深到老家的路途中奔波往返,成为了第一代真正意义上拥有“第二故乡”的人。
80后拥有完整童年回忆
因为陪伴我们成长的,有它们!
我们的童年有白糖棒冰、北冰洋汽水、《魂斗罗》和《超级玛丽》,小霸王游戏机。
我们也吃过肯德基,揣测过李雷和韩梅梅的关系。80后度过了没有动乱、没有电脑和没有综艺,玩的最也许是泥巴的童年,而这,成为了我们80后独有的记忆不是吗?
80后是第一代互联网用户
网瘾少年这个词也是从80后开始的,80后上学那会学校都是3条高压线:谈恋爱、抽烟、网吧。
翻墙上网,想看些大尺度图片时,在屏幕前等半分钟才加载到脖子。
用过3.5寸软盘、换过电脑光驱,登录过OICQ,挂在那里玩传奇。
视频聊天网恋奔过现,做过淘宝、尝试过互联网微型创业,刷天涯、猫扑、贴吧、成为过初代KOL……
但在今天的互联网上,随着90后、00后闪耀登台,80后们仿佛一夜之间就在社交网络上销声匿迹,甚至都没留下一句感叹。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80后消失了,因为我们真的很难作出一副活得不错的样子
年轻时的体面,一个刷信用卡买的万元名牌包就能装满。而长大后,哪怕是一只大几万的腕表,也没什么好发朋友圈嘚瑟的。
80后消失了,是因为看淡 C 位了
与其被挤下去,不如自己走下去。这是80后都懂的“合时宜”,也是80后的得体和风度。在面对汹涌而来的90后、00后时,80后想起了曾经被我们挤出 C 位的70后,心里想的是:“苍天饶过谁?”。
80后消失了,是因为我们透明化了
80后很难再做到出格和吸睛了,曾吹过的牛B,没人在意,毕竟也很少外出,很少聚餐,面对上有老,下有小,80后也融入了生活的背景板。融入进了斑马线的大流、街边的菜场和学校门口接送孩子放学的人群里。
80后消失了,因为没有适合我们的标签
当90后身上的标签贴了又撕撕了又贴,“丧”、“佛系”、“丧燃”、“非主流”……
能在80后心中掀起小波澜的话题——房子、孩子、生活——都已经没有拿出来讨论的必要了,不然又会被贴上“油腻”或“现实”的标签。
80后消失了,因为我们去该去的地方了
我们悄悄挪到了光线的暗角,去了我们该去的地方。
所以,80后都去哪儿了,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80后在工作,为了ta
大多数80后在职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空间。
80后欣赏90后的创造力,理解70后的眼界和格局,我们成为了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群人。
我们不再频繁地抛头露面了,只能选择成为一个认真的职场玩家。
80后回归到家庭
80后的社交,开始不太需要攀附他人,也不太需要攫取别人的价值。
所以四舍五入一下,很多社交对于80后都开始变得没有意义。
他们最需要花心思和精力去照顾自己的家人,因为来自家人的认可才是80后最大的成就。
80后的钱都花在哪儿了?——自己的家值得一个舒适的环境,儿子值得报六位数的补习班,老婆值得买五位数的包包,家里的宠物值得三位数的罐头。
这是80后幸福的烦恼,那种睡一觉就能减轻的烦恼,其实是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切实感受的幸福。
回归到家庭中的80后,就这样快乐地成为了第一批10后的父母。“狙击”90后、00后的任务就交给他们吧。
朋友圈中的80后只是旁观者
80后的我们很少再发朋友圈了,是因为很多事情他们都不是第一次体验了。
他们知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朝阳群体更不需要我们。
但80后还是会在朋友圈默默点赞。
90后正在观光世界,而80后正在感受生活。
对于80后而言,回归生活,认真生活,活在真实的生活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只是在说工作,更是在说生活。
80后喜欢的明星小说,例如古龙、金庸、魔岩三杰、窦唯,都已经消失甚至逝去了;喜欢的漫画像是《火影忍者》、《银魂》完结了;
就连看起来注定孤独一生的 潘玮柏都和 Amy 结婚了。
这就是人生吧。
时代在向前猛冲,所有80后熟悉的东西都在慢慢消失。
去商场发现自己不认识广告牌上的明星,某一天打开热门金曲榜单,发现全都是自己从没听过的歌曲。
所以80后捍卫着自己熟悉的东西,还在听老歌。
80后的我们也许在电视机或电台听见一首熟悉的音乐那一刻,会湿润眼眶,那是因为刻印在我们大脑上的记忆痕迹重新被唤起了——那是自己逝去的青春。
80后们,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