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话:这个世上,唯有美食不可辜负。因为爱情会负你,而食物不会。
做一顿美食,最重要的是火候,其次才是调料。
春节回家,跟姐姐姐夫去阿姨家走亲戚。饭桌上有一道菜是「蒜苔炒肉」。
姐夫评论:这道菜味道可以,就是炒的有点过火,另外油有点多。
我们一桌子人,都认可这个结论,因为姐夫之前当过兵,在部队上学过做菜。
他接着说:其实,做菜不用放很多油,怕粘锅的话,在锅很热的时候,加入一点水,随着“滋滋”的声音,仅有的油会更加入味,菜会别有一番味道。
我一向喜欢做饭,深深认同这个小技巧。
我婆婆,做饭的程序我非常不一样。
炒菜时,她会倒很多油,会放很多大料比如八角之类的,然后倒入菜,炒一小会儿就倒水,开始煮。当然,如果油够多的话,水就可以免了。
盐,生抽,老抽,鸡精,味精,能想到的调料加一个遍。
煮粥时,喜欢往里面捣面;蒸馍时,常常把锅烧干;做鱼,要把鱼放水里炖;煮面条,总是煮一小会儿就捞出来。
我做饭,不喜欢倒很多油,不喜欢加鸡精和味精,只加入盐,生抽,一点老抽,十三香。
油烧的冒烟时,加入切好的蒜、青椒(依据材料而定),翻炒出味后,加入原材料,很喜欢“滋滋滋”的声音。
像是小时候,烧柴火,火烧的旺旺的,一口大锅上架,妈妈倒入葱花,伴随着这个声音瞬间就有香味扑鼻而来。
为了避免粘锅,提前准备好的水,倒一点,这个声音更加肆无忌惮了。锅里的材料也充分吸收了调料和油的精华,看起来有种「花开富贵」的感觉。
我有时间,就会亲自做饭。
婆婆和老公都反馈我炒的菜好吃,听起来很有成就感。
对于做饭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很有天赋,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懒,估计早已经出道了。
记忆力,妈妈从来没教过我做饭。姐姐倒是很听话,姐姐学会了蒸馍,烙饼,还会自己和面。
我不愿意学,感觉这些没意思。
妈妈做凉粉,我的工作就是烧火。我喜欢这个工作,把一炉柴火架起来,火光照在我的脸上,让我想起「红彤彤」这个词,在冬天,还可以烤火,烧红薯。
只是耳濡目染,我就记住了做凉粉的程序。十年后,做给大王吃,打电话问了姐姐水和粉面的比例后,就成功地做出了一锅凉粉。
烩面,刀削面,糊卜,蒸肉,从未学过,我的潜意识却早已经学会了。
炒菜,都是在网上找菜谱,一遍就会。
鱼,学会了清蒸鲈鱼,零差评。
红烧鱼块,也想过,看菜谱,都要过油锅,就放弃了。我不喜欢吃油炸的任何东西,只要看到油炸,就会退缩。
可乐鸡翅,醋溜白菜,大盘鸡,土豆丝等,还有很多,只要给我菜谱和原材料,一遍搞定。
对了,土豆丝我可以切得很细很细,还切得很快。大王一直问我是跟谁学的,我说没有学过,自己悟出来的,他竟不信。
真是如此呀!就是这么优秀。
买房的时候,有一个卧室户型比现在的这个好,可是现在的这个厨房大,大王果断选择了这个。因为,我一直跟他说:要有个大厨房,天天给你做好吃的。
我会做很多好吃的,精力却大不如以前了。淘淘需要有人带,我还要上班,产后的身体也不太好。
关键是,感觉自己越来越懒了。
不过,在家人想吃好吃又健康的食物时,我可以系上围裙,下厨房烧一桌好菜。
生活里的惊喜,来源于你踏踏实实的热爱,以及融入了它以后对它的理解。
一直觉得,系上围裙下厨房是一件及其浪漫的事。
每个女子,都应该在炊烟和炒锅前熨过,知道生活是一件严肃且慵懒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