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交朋友一直比较被动。在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我还是会放慢节奏,第一种情况是觉得两个人不会成为特别好的朋友,索性处得远一点,始终保持距离。
第二种情况,是我现在才意识到的。就是我内心深处早都意识到,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是我还是会刻意放慢脚步保持距离。第一次意识到是本科时团子对我挺好,有天她说上楼有事情,就先上去了,那瞬间我感觉自己不知所措,想继续跟着她。我知道我的依赖心来了,于是我警告自己退后,保持距离。
现在我彻底得明白自己是什么情况了。我知道这个人会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是我知道以后不能时常见面,我不愿意面对“失去”好朋友这样的事情,所以我阻止我们成为好朋友。我很清楚我一旦在乎起来就会“发疯”,于人于己均无好处,所以一切都被我牢牢遏制住。我是怎么遏制呢。比如说刻意减少联系,刻意不谈过于感情的东西,刻意不向对方提出要求,比如说约出去玩或者请求帮忙,还有每一句感谢和一丝不苟的计算,都是在努力保持距离。甚至走路都想拉远距离。以前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慢慢我才观察出来,我这是在干什么呢?活得如此小心翼翼?因为怕失去,我错过了多少真正的得到。
之前爷爷快要去世的时候,我忍不住想自己能被电击,好忘掉关于爷爷的所有,因为我觉得我无法承受这样的痛苦。我对主席讲了这话,她说,你这样对爱你的爷爷也太残忍了吧,他那么爱你,你却都不记得他。那时候我才知道自己多么幼稚。爷爷去世之后,我很庆幸和感谢有爷爷爱我,有那些美好的记忆,我不会忘记的。原本想用从未得到来保护自己,但其实无用,因为失去无法避免,必须面对。这样的愚蠢想法,不仅对自己没好处,无形中也伤害了真的关心爱护我的人。
一直以来我都不能坦然接受失去。我曾经试图记住每一寸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仿佛这样就不会丢掉什么;我曾经什么都不舍得扔,哪怕是一张乱涂的纸;我曾经每天陪着朋友上学放学,生怕失去这个朋友。当我过分的时候,或者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烦恼的时候,我会收敛,告诉自己,没有失去也没有得到。但回想起来,其实很多无端的烦恼,源于我一直没有转变的认知。近些年才慢慢真的改变的。但我没发现,很多方面我还是没有做到坦然。
没有彻底的失去,也就没有完全的得到。我要好好学习,怎么放手。放手不是放弃,而是更加随心。当一个事情留不住的时候,痛快放手;当一个东西不必留的时候,果断放手;当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也应该放手,真的朋友就去交吧,当下的快乐都是无价的。放想走的人走远,也放自己走近别人。诚然,可能会增加些许心痛或难过,但快乐也会增加,而且会更多,只要我能认识到有些牺牲是必然。一个害怕明天的人,永远也无法真正享受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