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我们往往看不惯那种频繁跳槽,工作能力不强,眼高手低的人。
但相反,难道那种大气不出,埋头苦干的人就能得到上司的赏识了吗?
弱肉强食,是我们的天性,尽管我们不需要再为了食物和族群厮杀,但谁能够说,职场能力不是我们和别人一较高下的武器?
最近几年,关于职场规划和个人成长的课程确实多如牛毛,也从侧面反映了职场人普遍都希望通过各种的途径去获得成长。
我并不想作为一个老人说教,但工作几年下来,我也总结了几个完成领导任务的简单法则。
无论老板交代任务的大小,在拿到任务的一刻,为了获得老板的好印象,你就开始埋头苦干了?
错。
互联网时代,最怕所有的工作变成流水作业,一旦你的工作重复性高,你就变成了可替代品。别人只要摸清楚了你的工作流程就可以做出一样的工作。你所要做的,是不断优化流程。
针对一个任务,你需要弄清楚的有三个方向。
主题,场景,受众。
大到市场活动,小到公司晨会,这三个要素都必不可少。
一、主题:
拿到任务前,弄清楚这个任务的主要目的。誓师大会,调动员工积极性?项目复盘,对项目成员进行嘉奖?这些你都必须弄清楚。
如果上司比较和善喜欢带人,那只要多问几个问题,上司一般都会知无不言。但这时候就要把握时间,不要耽误上司太多的时间。如果上司属于比较冷峻,不喜欢多言,那就要靠你平时的积累,如果你是新到任,那跟给你交接工作的人打好关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场景:
这个任务开展的地点是在哪里?公司内部的话,你是否需要提前预定会议室?投影设备是否需要提前测试?开会地点的座位是否足够?这些都都必须去考虑。你甚至要在心里统计参与会议的成员是男性较多还是女性较多。男性较多,可以适当将空调温度调低,如果是女性较多,可能对温度会比较敏感,需要将温度适当调高。如果是开展的地点不是在公司的话,还必须做到提前踩点,并将各种交通工具的进入地点进行统计和模拟。
三、受众:
参加这个任务的,是公司的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是否所有人都清楚会议内容,如果不是的话,是否需要提前梳理会议大纲发给所有人?根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否可以准备一些能够调动这些受众积极性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
为什么,今天我说要聪明地使用笨方法?笨,在于很多时候我们进入公司会陷入流水化作业,类似的活动在公司的年度规划上都有固定的排期,而大部分的公司由于业务的原因并不需要你动太多的小聪明。但聪明,在于我们需要在陷入重复性工作的时候,跳出来,永远用挑剔的眼光去检视自己的工作,找出优化点。
很多时候,老板不怕你笨,但最怕你三年五年下来毫无成长。这样不仅你自己尴尬,也容易害的老板尴尬。说白了,你的工作连毕业一两年的人都可以干,甚至比你做的更好,但你在公司这么长时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说,老板是基于公司业务的发展将你辞退呢?还是说念在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情况下,继续将你养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