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是苏东坡在《答张文潜书》中对其弟弟苏辙的评价,原句是“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但这并不是一概而论。很多观点也好,警句也罢,均不能脱离当时的语境片面去接受。
其实,有许多人的人品与文品是不相符的。
对于有些人,看其文还得观其人。人文相背的例子太多了。比如“陆海潘江”之潘岳,比如元代元好问,比如写出“锄禾日当午”的李绅,比如写《梦溪笔谈》的沈括,比如写《绝命书》却屈辱投敌的汪精卫,比如被恩师李苦禅不齿的范曾……不一而足。
钱钟书说过:‘’以文观人,自古所难。‘’又云:“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太对了!)元好问曾在《论诗绝句》一诗中自己也说过这样两句自打耳光的话:“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现在有些天真的读者,看到某人有些才气,便盲目崇拜,可谁晓得其人在生活中是什么货色?他们有的好为人师地大讲国学,有的道貌岸然地愤世嫉俗,有的装腔作势地炮制鸡汤,有的恬不知耻地卖弄学问。
更有人仿佛这个世上就他活得明白,别人都是傻× ,以“精神领袖”自居,把偏激当真理,去哄骗欺凌那些懵懂无知的人。这种人自命不凡,自命清高,自己就是个“五毛”,还今天喷“猫粪”,明天骂“带鱼”,殊不知他自己的观点除了偏激之外,并没什么深刻独到之处。(充其量是一个相当自恋、看别人都不顺眼的毒舌妇而已)还容不得其他意见,更听不得不同声音,动辄破口大骂,有如泼妇骂街,心胸狭隘得连最起码的包容的人格都没有。(我鄙视这种人!对于这种人,我真想为民除害!)更可悲的是偏偏还还有人膜拜他。一些受众只是用“形而上”的眼光去仰视他们,以为他们真的是文如其人的正人君子。其实,他就是生活中的岳不群(金庸《笑傲江湖》中人物)。
顾城的诗,影响了多少人?然而人们知道了他杀妻自杀的真实,是不是才能领悟人文相背的道理?他的诗歌光鲜地流传于文字之上,而他的卑劣的人品却隐藏在阴暗的地下。
“伪君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蛊惑性。他们往往都是披着高大上的外衣,似乎光鲜亮丽,但在这外衣下面,掩盖着他们的阴暗、龌龊、狭隘、脆弱的真实心理,卑鄙无耻。
他们不是没有才学,否则不可能蛊惑人心,然而了解了他们的真实人性,更让人鄙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的“才胜德谓之小人”,而这种小人的危害不可小觑,有道理。
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遇到过有这种嘴脸的人?
所以,我们或许可以仰视他们的学识,但鄙视他们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