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什么? 以前的我,认为绘画就是要画得像,画得漂亮!
于是,初学画时,我就去临摹《芥子园画谱》。
然而,当我读到卢梭的《爱弥儿》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学画不是临摹别人的作品,而是应该让孩子去对照实物画,如此才能客观感觉物体的尺寸,材质,了解大小真实的比例。 只有让孩子具备参照实物绘画的能力,才真正具备绘画能力。
对着别人的作品临摹,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很多都成为画匠,而不是画家。
这几天关于绘画,我的思考有更进了一步。
我发现,中班的小宝、四年级的大宝,尽管都在长宁美校学画画,但她们只喜欢画某些特定的东西,让她们再去画老师上课传授的画,比如让小宝再去画帆船,画小鸡,让大宝再画素描里的正方体,圆锥体。她们是提不起兴趣的。
小宝最喜欢的,就是画小人。小人拿着冰淇淋,小人拿着兔子玩具,小人牵气球,小人在草地上面玩。
大宝呢,她特别喜欢画一个小女孩,至于小女孩的原型,她说是杨红樱笔下的路曼曼,那是一个修长腿的长头发女孩。
后来我发下,她其实画的是自己。修长腿的长发女孩,有时扎两根麻花辫,有时扎一根麻花辫,有时又简单地梳一个马尾辫。小女孩有各种动作,跳芭蕾,拿着拉杆箱去旅游,甚至有时默默地流眼泪。小女孩也有各种装扮和小细节,有一次她画的小女孩带了大队长的标志,三条杠,我特别奇怪,当时还问她为什么要画三条杆,她的回答我忘记了,但却对三条杆印象深刻。大宝在竞争班干部时特别积极,虽然最后只当了小队长,也是一直恪尽职守的。现在回想起来,想当班干部可能是她画三条杠的原因。
最近大宝在日记里喜欢画西瓜小人。 这源于过年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一盒拇指西瓜,拇指西瓜特别小,只比人的大拇指大一丁点,味道像还没成熟的黄瓜,涩涩咸咸的,一点都不甜,吃了几只后,就丢进了垃圾桶。
然而口感差,并不妨碍大宝喜欢拇指西瓜的样子。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吃拇指西瓜的当天,就写了一篇关于吃拇指西瓜的日记,还画了两幅画,将让拇指西瓜做自我介绍。
有一次,我们在过马路时,发现了看到一位老人想要帮助一位独自坐轮椅的残疾老人,却遭到了他直截了当地拒绝。我当时就感慨:“这个残疾人多自立自强啊。”而大宝却发表了不一样的看法:“”给人最重要的尊重,就是维护他的尊严。“还说老师讲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3米以上是陌生人距离,2米是熟人距离,1米给最亲近的人。
我觉得她的想法很棒,不像我只会感慨老一套的东西,她会运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来思考。便鼓励她写日记,然后把看到的老人帮残疾人然后遭拒绝的一幕画出来。然而大宝说她画不好坐轮椅的老人和想要帮忙的老人,我便让她用拇指西瓜代替两位老师。 拇指西瓜就这样成为了大宝日记里面的角色。
所以绘画也应该是像文字一样,是能够自由表达心中想法的工具。拇指西瓜变成了老人,完全颠覆了老人的形象,但这没关系,重要的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
更进一步说,在某种程度上,会把自己心中想法画出来的孩子,比会写文的孩子要更讨巧一些。
因为现在会把自己想法写出来的孩子比较多,而会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的孩子太少了。 况且,孩子如果特别擅长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那么他的文章写得也不会差,因为他必须要有想象力,才可以把想表达的思想付诸笔端。 这种绘画表达能力,是需要长期不懈的画画才可以达到的。画出来的东西由于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不同于千篇一律的临摹画作,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 而且,画画的过程中促进了他的思考,有利于他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这样的孩子,我只看到一个小才女,恰好是大宝的同龄人 ,她的妈妈活跃在朋友圈里,经常晒孩子的卡通画,这种充满童心和想象力的卡通作品,即使是一个学绘画的成人 ,也未必能源源不断,成体系地创作出来。 偶然还看见晒孩子的作文,写的也是妙趣横生,不落俗套。
大宝的长发修腿女孩,也已经画得很老练了,单论画这个女孩的技法,她不逊于那个小才女最常画的卡通形象——一只总是带着斑点蝴蝶结的小兔子,惜乎没有更丰富的画面。
经过这一番思考,我对下一步大宝的绘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也有了比较明晰的打算,鼓励她以长发修腿女孩为主角,创作各种画作,写日记。
讯飞语记:
15分钟讯飞语记记录,修改花了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