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西湖与我

      十八年前那个春天,十九岁的我,刚从苏州太仓工厂的喧响中脱身,便随公司踏上了去杭州的行程。西湖第一次撞入我的眼中:湖水如一块巨大的碧玉,波光粼粼中荡漾着春日温煦的光影,微风吹过,拂动着岸边嫩柳丝绦,仿佛在无声地招呼我这个懵懂远来的异乡人。我独自站在湖边,帆布包随意搭在肩上,目光追逐着远处小舟划出的水痕,心头既茫然又微颤——那浩渺湖水,恰似正向我铺展开的未知人生,在眼前无尽延展。

      时光如风,吹散青涩懵懂,吹来成熟与安宁。十八年后的八月十八日,一个未曾刻意安排且随心出行的日子,我与先生并肩重返此地,竟又恰巧住进了818号房间。数字的巧合宛若冥冥中命运的线头,悄然缝合了时光断裂之处——昔日孤身远影,今朝却与爱人共享此情此景,我们携手站在了同一个西湖边上。

      暮色正渐渐弥散开来,弥漫在苏堤之上,将人影与树影也揉搓得越来越长。我同先生徐徐踱着步子,步履轻悄,悄然踏入这一片黄昏的薄纱里。堤岸两旁那垂柳如悬垂的碧玉,在微风中轻摇,似在无声抚摸着湖面,又似在低低絮语着光阴的故事;雷峰塔则伫立于远方,宛如一位无言老者,默默注视着岁月长河中无声流淌的一切。

      先生走在我身侧,时时替我将拂面而来的风挡在身前。他仿佛乐此不疲地数着脚下每一块石阶,固执地想要数清苏堤六桥究竟由多少块青石铺成。他专注得一丝不苟,却不知一片小小柳叶被风托起,不经意间轻轻粘上了他的衣袖,如同时光不经意间轻轻贴附在生命的衣襟上,留下温柔的印记。

      苏堤,是情侣浪漫漫步的理想之地,全长2.8公里的长堤不仅承载着苏东坡治湖的历史记忆,更因“携手走完苏堤便能相爱一生”的传说成为爱情象征。夕阳余晖温柔地洒落下来,将湖水染成一片暖暖的金色。我和先生十指相扣,缓缓走过苏堤,脚下每一步踏实的土地,似乎都微微震动回应着我们的脚步。苏堤两旁垂柳轻摇,如年深月久的慈祥老者,默默见证无数人间相守的约定。我们相对微笑,不再言语,只觉生命里最深的安稳与熨帖,皆融于此湖光山色之中了。

    十八年光阴如流水,西湖还是那个西湖,可当初那个独自漂泊的姑娘,却已在岁月中寻得了同舟共济之人。湖面仿佛一面映照过往的明镜,十九岁时湖水中那张青涩迷惘的脸,与此时湖光里倒映出的两双相视而笑的眼睛,在记忆的水波里交叠浮现。

      生命旅程中,所有相依相伴的步履,终将行至某个地方,彼此化为对方头顶的晴空与足下的堤岸——那堤岸原非仅为苏东坡所筑,亦非只为行旅而设;它更是在时间的潮汐里,人心与人心彼此靠拢,用一生缓缓铺就的坦途。

      归途里,斜斜的雨丝不知何时悄然飘落下来。先生不慌不忙撑开伞,雨点便敲打在伞面上,发出细碎而温柔的声响,仿佛雨丝也懂得体贴人意。伞下的小小天地,却自成一片晴空。我抬眼望见伞骨稳稳伸展,恰如老树枝干般坚韧,撑住一方无雨的天幕——我们生命里何尝不是如此,总有一柄伞在风雨中悄然撑开,遮蔽着尘世间的风雨喧嚣。

      终于懂得,所谓“晴方好”三字,原来并非只指天气的晴朗无云。风雨之晴固然可贵,然而更深的涵义,乃是在共度风雨之后,心灵深处所抵达的那片澄澈晴空。当二人能于彼此的眼神中望见生命长河里的水光潋滟,则无时无刻不是晴天,无时无刻不是好时光。

    原来生命最深的奇迹,并非偶然的数字重叠或传说应验。西湖记得每个人的故事,它默默注视着游人来来往往,湖水深处,悄然沉淀着无数平凡人生命里最珍贵的联结与蜕变。当回望那跨越十八年的两帧画面,我方才读懂:所谓注定,不过是生命长河里我们终究寻到了彼此,并决定一同珍重地走下去——在时光的苏堤上,那紧握的手,便是命运最温柔的回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