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来了》这篇不可多得的极富生活气息的散文,撷取了普通生活中的几朵浪花,以多副笔墨,或深情款款,或专注细节,或娓娓而谈,或幽默诙谐,写出了婆婆的人生起伏,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饱经生活风霜又得享晚年生活愉悦的老人形象。
熊宝儿的这篇作品,书写了婆婆与公公复杂的情感经历与人生历程。这种复杂的情感经历与人生历程,在婆婆的人生中留下了太多的伤痛:她无法原谅丈夫离婚后交了女朋友这一件事,虽然她自己也在与丈夫离婚后有过一段短暂婚史。
熊宝儿以这样的叙事笔墨,直抵婆婆的内心深处,点出了婆婆内心的情结:她其实是深爱着她的原配夫君的,一生都未能走这个男人的感情世界。否则,她不不会为钥匙一事产生误解,而会有那种发乎内心的那种强烈的反应。
这样的文字,确实令人感动不已。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太太,其执着的爱情,也让读者唏嘘不已!
我们也因此再一次服膺于一个伟大的文学原则:文以情动人。
但是,光是以情动人显然是不够的,散文的力量还在于情因言而美。如果没有一种既生动又质朴、既动情又真实的文学语言,感情也就不能得到最为生动与形象的表达与输出,散文也因此就无法具备应有的审美品质。
而《婆婆来了》这篇散文,恰恰也是因为其语言的力量,使感情有了一种非常有力的附丽。而情与言的有机结合,才融铸出这一篇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美文。
婆媳之间温暖而融洽的情感交流,随着熊宝儿娓娓动人的语言,缓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要经过多少不易,要经过多少漫漫长途,一个做着儿媳妇的小女人,才终于能体谅到婆婆的不易与辛酸。
但熊宝儿显然是深谙为文之道的。
在接下来的叙事中,文风陡转,幽默、诙谐、充满情趣。
不但如此,作者还腾出手来,在散文中塑造了婆婆、熊哥、“我”三个非常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不枝不蔓,紧扣主题,紧紧围绕婆婆这个中心人物,一路而下,写出了婆婆的开明、可爱。字里行间又洋溢着一种活泼、温馨、其乐融融的喜悦之情。
而这种逆转,也顿使文章波澜起伏,气韵生动,风格多样。
《婆婆来了》一文,之所以特别感人,还有一重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小说手法的使用。
而这种小说手法的使用,并不是着意于情节的起承转合、波澜起伏,而是作者巧施小巧腾挪之术,将婆婆与自己一家生活中的诸多动人细节诉诸笔端,这就使得全文活色生香,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晒衣服、买六合彩、藏东西、打电话、一室温馨灯光等细节,在文中铺排得疏密有致。正是这些生动的细节,拉动着读者,使读者如临其境,与“我”一起共同感受这个开明的可爱的老太太的形象。
说及这里,我要说的是,如果作者的细节安排从头就开始有意识地铺排下来,更加注意文本内部的起承转合,这样,可能就更加吸引读者,同时也使文本更具有文学品质。
当然,这实在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了。而我要说的是,这样的作品,其实已经与小说品质不遑多让了。而真要以小说的手法写出婆婆的形象,可能有倒又与读者隔了一层。毕竟,小说读者所接受到的心理—美学暗示是非常有效的,而散文,对所有读者而言,都是一种紧贴着现实飞翔的感觉,而且,读者在这样的情境下,愿意与作者一起飞翔,也愿意与散文中的人物一起歌哭一起飞翔。
回到文题,正是一种情感的力量和细节的魅力,在一种极具生活张力的语言之流中,将一个人物妥妥贴贴、扎扎实实地推到了读者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