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正常的傻瓜(1)

       心理账户

1,得到的太过轻松,挥霍的便肆无忌惮。

    想想我的钱在卡上的时候,花起来就不是那么心痛或者概念,造成钱对我们来说只是个数字的错觉。还有以后的数字消费,可要注意了。(花钱的时候,从口袋掏出钱,数一数,假设这些钱就要离你而去你还愿意消费吗?^_^)

  心理账户的设定。影响人们的选择与判断。

把日常常见有过类似事情列出来(分析下改善它):

1,收入消费

2,时间:把白天和黑夜分的太开。其实有时候是没什么差异的

3,精力:注意精力消耗与增长。保持精力旺盛来完成更多事情。

4,社交

       从本质上去,看一件事,怎么才能尽量不设置心理账户?

1,其实心理账户有点贴标签的意思。分类没做好而已。把得到容易程度拿来做评判标准了,这个设立标准出问题了,所以导致结果出问题。

2,设立的标准应该以原始状态为标准。如花钱的时候应该转换,使得标准一致而不是根据容易程度。也就是换位的方法去判断这个结果,假设的方法去分析。如果,  那么。

     其实,夫妻或者男女朋友共处也是一样,历经磨难的受苦两个人比没考验过的都是很难长久的。感情是经历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

     交易偏见

2,交易评估你最希望得到的结果:效用。也就是所谓性价比。性能=效能与价格。所以买东西应该考虑的是:这件东西是不是真的能带来你所需要的效用以及你将为此付出的成本。

1,合理交易偏见:

  比如买书吧,我是为了享受作品内容,只要字迹清晰,排版没问题,纸质不是很差,盗版我也会偶尔买的。当然同样看来我是不会去买什么金装版,什么豪华版,因为我只是为了享受阅读内容,其他不在考虑效用范围。

  以前会因为书打折去买,现在也会。以前会买一些没什么用的打折书,现在会挑书等打折。更多考虑效用。

    其实谈到阅读,挑好书其实很重要,因为这里考虑到时间和金钱两个效用。

2,比例偏见

      交易效用源泉:参考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

   5块钱在100块是20份之一,1000块是200份之一。其实也是一种心理账号,小钱大花,大钱小花。以前听说某某富翁钱掉地上几毛钱都会捡起来,大概是心理没这个小本本的。

   所以,如果有第三个因素时,参考标准时,就要考虑另外一个这个因素导致的变量是否值得。也就是实际价值是否值得。

     做决策时,应该考虑绝对成本和收益,其他参考价值与决策都无关。简单粗暴。

   沉没成本误区

1,成本与收益分析会受到沉没成本影响。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且不可以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之。

   但事实上理性决策者,在做收益和成本分析时,应该不考虑这个成本因为过去的不能挽回且不能对现在产生影响,就该让它过去

  如花时间学英语一样。你以为背单词很有效,于是背,可是背了又忘了。于是你考虑继续背,然后继续忘。你就一直为这个沉没成本负债。而事实上,你背单词的初衷给忘了:阅读外语。所以在你考虑一件事时,应该你要明白你的目标收益与付出的成本之间关系。其实所谓计划也是避免陷入困境,忘记初衷。如果已有的投入决策被证明是错误,再继续做就欠理性了。就像给错误加码一样,想到当时玩德州扑克游戏有时也会这样。事实上证明过程是最难的。就像买股票与卖股票的过程,你要判断他该不该抛或留,他的未来走势好坏证明是有很大不对称信息差异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