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王阳明《传习录》(142)】

图片发自简书App

          答陆原静书【4】

【原文】

来书云:“元神、元气、元精①,必各有寄藏发生之处。又有真阴之精、真阳之气。”云云。

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安可形象方所求哉?真阴之精,即真阳之气之母;真阳之气,即真阴之精之父。阴根阳,阳根阴②,亦非有二也。苟吾良知之说明,即凡若此类,皆可以不言而喻;不然,则如来书所云“三关、七返、九还”之属,尚有无穷可疑者也。

[注释]

①元神、元气、元精:道教内丹学术语,合称三元,道教修炼就围绕着这三元而展开。

②阴根阳,阳根阴:语出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③三关、七返、九还:都是道家内丹修炼过程中的专用术语。

[译文]

陆原静信中说:“元神、元气、元精一定各有寄藏、生发的地方。又有真阴之精,真阳之气。”等等。

王阳明回信说:良知只有一个,以它的奇妙的作用而言叫做“神”,以它的运行而言叫做“气”,以它的凝聚而言叫做“精”,怎么可以从它的形象、处所、方位上求得良知呢?真阴之精是真阳之气的母体;真阳之气是真阴之精的父体。阴的根是阳,阳的根是阴,阴阳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假如能理解我的良知主张,那么,只要是与此类似的,都可以不言自明。如果不能,那么你信中所提到的那些三关、七返、九还之类,都会有无穷的疑惑。

[解读]

关于元神、元气、元精在上部的《陆澄录》中已经谈到过,这里王阳明对其的解释和前边的一致。陆澄的本意是想让阳明先生对道教这些叫法做一个名词解释,王阳明告诉他只要真懂了我的良知说,道教所有的名词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要是不懂良知说,那么道教中有疑惑的名词就太多了。

道教的修炼之法派生出五花八门的名称,但是王阳明并没有被这些绚烂多姿的名称遮住望眼,而是直接抓住了根源,你无论怎么修炼,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养生,往更有追求的方向说,就是希望羽化成仙,总之都是为了自己身体这点事儿。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养健康,养护精神当然也可以纳认为是致良知范畴内的事儿,正因为阳明的良知说和道教的养生说有这么一个交界点,阳明自然可以找到一个契合点,然后把那些千奇百怪的名称纳入到自己的话语体系下,并贴上一个属于自己话语体系的标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