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悄悄地把咱们三个女人改变了…… ”这是昨晚我与二女儿聊天中,她发给我的一句话。平曰我们母女也聊天,但聊到涉及女人这么深层的问题,还是第一次。我们聊到很晚,也聊了很多,但主题很明确,内容也很集中——女人如何对待家庭,如何走好人生的路…… 我俩从来沒有这样推心置腑地聊过。话题先说到我近日进入《简书》的“疯狂”——将近70岁的人了,好几次竟彻夜不眠码字,前几天是“追梦”,昨天是搞“挂画风水”,每晚3000字的文章又编辑又配图到送入简书,一夜呵成。天亮了,太阳进家了,老头子早饭上桌了,呦!都快上午九点啦,哪有这般的“日以继夜”、“夜以继日”……
成效当然显著嘛!——《追梦与梦追》被《简书》入选《散文集》专题,10月12日当天上午10:58分接到了简叔的打赏(这个曰期我会记一辈子),这2:00元巨赏收入,让我喜心悦色、奔走相告。不管是简叔认可我“追梦”的流畅文笔,还是同情我“梦追”的悲惨遭遇,那被简叔赞赏是难能可贵的——《简书》专题推荐作者“野猫爱鱼”老师这样告诉我。
为了共同缅怀父亲,我把“追梦”这篇文章发给了父亲的孙子——我的侄子,侄子先是“泪如泉涌”,接着是安慰“姑姑节哀”,随后便是翘起的大拇指与“打赏”,夜是熬了,那是泪伴的彻夜未眠,但熬得值!
值吗?头发猛掉,眼睛红肿,心悸,右胳膊有些僵,头晕脑胀——哎!看来真是老了。一连几篇都是“夜战”而作。我的熬夜被细心的女儿发现,才出现刚才的长聊:“妈,不能再熬了!劳逸结合!你这人一旦迷上了,就不分白天黑夜了。要注意身体、眼睛,不敢再熬了啊!”老二(二女儿)一大堆的劝说,我只好束手就擒:“行,妈听你的,再也不敢熬夜!”(我有腰突病)
“晚安”,结束聊天,我一遍又一遍翻动着微信聊天记录,女儿“劳逸结合”的关心,“不敢再熬了啊”的忠劝,让我感到如此温馨。是的,年龄不饶人悠着点吧,不能这么急性孑。“妈,你很事业、性格刚强,做事的毅力我们佩服……我们处长夸你文笔……”我又感叹起女儿的赞赏。是啊!只有女儿的评价才是我最认可的,老二35岁,陪伴我35年了,不!36年,那十月怀胎怎能不计算在内!36年心心相印的结伴同行,孩儿是最了解我的,这鉴定下得准,我承认。我的毅力、刚强,除原生家庭的形成外,这个40年的家庭也铸就了我的性格。1977年成家,家里无公婆帮助,他在单位搞业务主管长期公差,我一手带大了两个女儿,想想最初我又是班主任又带孩子,家务全部承包,那起早摸黑操劳持家该有多艰辛!工作要干的杠杠的,孩儿想带的壮壮的,家务也想操持的井井有条、棒棒的,哪得有如同哪吒的三头六臂。
我是个超要强的急性子,这秉性被家人“拿捏”的一个准。你急,我可不急。于是,家庭做事的格局就有了变化,事事让你冲锋陷阵,处处逼你单枪匹马,人家压根就沒想到的事,你已经做得妥妥当当;人家也想做的事,还沒等人家伸手,你早已大功告成……做对了,算你能耐,做得不如意,哪“得叭”接踵而来。80年代生孩子那么“苛刻”,我顶风破浪生了二胎,一连生了两个女儿,这都怪罪我……如此的不负责任的推脱,如此莫名其妙、冷不丁的又贬又损,真让你气愤到吐血!这反而让我这个急性子沒了与此争辩的脾气,却有了出乎想象、超人的涵养。心想,咱是38年教龄的人民教师,又在教学管理岗位上风光了20年!我的好友曾赠文于我,诗中“刺”我“鹤立鸡群”,“女中豪杰”……不管那词是为了丰满文章,还是有心为我点赞,我在家庭兄弟姐妹中也算可以吧。面对足让我暴跳如雷的局面,我居然选择了冷静、沉默。我有满满的自信,有足够的底气,有充分对付“得叭”的能力,但咱怕噪杂声污染了清新的空气,怕硬碰硬损伤了宝贵身体,怕内耗伤到了可爱的女儿、损失了我想要的幸福家庭。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既然有了当初的认定,绝对不改认定的初心!没办法,只有给自已多些自信,多些勇气去面对,因此我内心变得更加刚强:,做事就想做给别人看,我行!我比任何人都强!我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性格便潜移默化的在刺激中,自我调节中形成。刻薄,让我变成今天的模样——刚毅、倔强、好胜……真是家庭悄然改造了我,沉着应对也改变了我原有的懦弱,退缩、自卑。尤其我近日迷上了简书,简书助我力量,我大量阅读简文,也开始借写文来倾诉自已的内心苦闷,如《你当我软柿子捏?容忍度有限!我竟选择沉默!》理性变理智,我很智慧反倒死拿一把“沉默”以对。办法妙,有效!沉默是金嘛!
大女儿很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区首席名师,省公开赛讲特等奖获得者,省评委这样评价:这是你们市15年来个人赛最高的荣誉。老大(大女儿)如此出色。由于受我的影响,她不仅克隆了我的长相,什么都与我相似:不会交知心朋友,不善交际,爱独处,性格也太要强……这纯粹是母亲弱项遗传的翻版。也许悟到了什么,在择偶问题上她有了自已独到的想法:除人品好,有共同语言外,对方一定是阳光的,善于交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选择和真正适应是有一定距离的。时不时的家庭宴请,猝不及防的外出应酬,隔三差五的到饭店“”调剂生活”,甚至借大大小小的节气名义聚会交友。啊!过惯了妈妈身边的清淡、寂静、独处,真不适应。作为整天与学生打交道的女儿,多需要静静。哎!偶然一次可以婉言拒绝,也可以耍点性子,长期以往,对方便有了看法、脸色、也有了不耐烦。是啊!进门的媳妇,要融入新家庭,何等得不容易。只好试着去改变自己。从此,女儿为了大家都舒心,决定在对待这一问题上:适应环境,顺从家庭,有求必应,学着交际,……
家庭应该是爱、和睦、笑的殿堂。有了融入新家庭的种种心甘情愿的改变,一切的交往选择了笑纳,融洽的、良好的家庭氛围逐渐自然形成,一家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女儿选择了改变自已,选择了顺从家人的交际,同时也奠定了她快乐的人生。
“潜移默化的悄悄被改变”,在这个问题上,老二(二女儿)在我们三个女人中是体会最深的。
老二参过军,退伍后在事业单位工作,事业心强,有能力,十八岁在部队入党,参加工作后年年被评为“优秀党员”,颇得单位领导一致认可。她性格比较内向,做事果断,对人热情,家庭观念特强,.但父母的处事方式无不影响着她。与人交往尽管热心真诚,但缺乏圆滑、柔性,虽能宽容待人,遇事忍让,但总是让自已憋屈,虽热心办了好事,但总网不到人心。老二所处家庭与老大家庭风格截然不同。你说除夕夜该吃顿饺子——那是中国传统的年夜饭嘛,人家却传承着365天晚饭总熬小米粥,你说老公公过生日,儿媳精心为其买了生日蛋糕想温馨热闹一下,公公却阴沉了脸:闹这干啥,我不喜欢。好歹是正县级干部退下来的,又把清政廉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作风带到家中,真也是,咋就这般呆板不灵活运用!也许是出身于军人家庭,生活过简单惯了,不欣赏吧,就连孩孑们过生曰聚聚,图个热闹也不提倡。更不用说邀请人聚或者人请聚啦,一概免除从不试行。老二也许受到姐的形形色色邀请,总想把婆家不善交际的方式,不太热闹冷静的家庭局面改改,却遇上了这样“不好客”的家庭,热情的媳妇恰恰遇上了冷面的公婆防不胜防的一句“咱不弄那!不喜欢!咱就是这活法!”一次次撞脸,老二本想把家庭调节的开放点,温馨点,非但沒进展,反倒是让人家又改变了自己——不喜欢咱就别别扭人家。唉!一大家子,包括老公在内长期几十年都形成了这种生活模式,你身单力薄怎么能改变的了?最初的那热心却遭遇了霜冻的“寒流”,或突如其来的“冷空气”。设想成了空想,空想变为妄想。于是,老二毅然摆脱家庭形成的,或是家庭给予的封闭式交际方式,尝试着正常的充满正能量的与同事、同学、家人、亲戚……热情友好有效的交流。良好的交往换来了舒畅的好心情,告别了孤僻寂寞,减低了烦恼、急燥,性格变得开朗,积极向上,也融洽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日子过得舒心、自在、和睦美好。
我和女儿们的尝试,告诫身边每一位朋友,主要指嫁入的女士,想融入您所处的家庭,想适应你想要的环境,那只能因情况而定,你想改变冷清,反被冷静冷落,泼了冷水。试图想让人家也适应你,一切都是徒劳,枉费良苦用心。竟然如此,那就只能果断些从改变自已做起,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已想要的模样,那一定得要勇气,有足够的自信,足够的心理素质和胆量,更得要有深思熟虑的自我调节策略!
请牢记,若不能改变他人,须果断改变自己!此言谨赠于那些己婚的,拖儿带女的善良的女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