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的舞女,卖唱的盲人,蹬三轮的老人,念情书的老兵,扮小丑的医生,换心脏的病人,密林深处的护林员,只有8个学生的乡村教师,为儿子卖房还债并上街摆摊的奶奶,深夜等客的出租车单身母亲……15个来自不同城市,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的生活,就这样“不加修饰”的呈现出来。这里有人生的起伏,有情绪的高低,有命运的跌宕,完全是一幅底层世井生活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的“浮世绘”。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卖唱的盲人夫妻一开口,我就知道是邓丽君的《绿岛小夜曲》,因为我会唱。是啊,生活对他们可“逆流”到家了,中秋之夜,他们想碰杯自我庆祝一下都碰不到一起,可他们依然会为有人给了5元人民币而高兴,而且“还是新的纸币哩”。“我会照顾你的,人嘛,走到一起不容易,有今生没来世是不是?”盲人丈夫说,盲人妻子哭了,偷偷的,我也眼睛一热。
“姐没服过谁,我不信天!”失恋的成都舞女叫嚷着与闺蜜猜拳喝酒,一会儿豪情万丈,一会儿痛哭失声,一会儿满脸坚毅,一会儿黯然神伤。可面对父母的询问,她轻描淡写的回答:“没什么,就是不想谈了。”然后独自走进沉沉的雨幕之中。这样炸裂式的演技,是任何一个国家一级演员都很难表现的。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
“你要有信心,孩子们需要你,整个家庭也需要你!听到没有?”丈夫鼓励即将换心的妻子。当跳动着的心脏被取出植入时,这个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镜头也让我的心也为之一震。3天后,虚弱的女病人在阳光中苏醒过来了,这是全片最后一个镜头,显然具有象征意义:新的一天开始了,生活仍然充满希望。
“阳光下的梦……就在你的绳下行走……”重金属般的、近乎呐喊的片尾曲又一次狠狠地撞击了我的心,看字幕,果然是老崔(崔健词、曲、唱),这首《阳光下的梦》与他的成名曲《一无所有》如出一辙,且与本片内容高度吻合。
本片两位导演果然非等闲之辈:程工、任长箴(女)参与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拍摄。生活流的拍摄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处处匠心。程工说他最喜欢的镜头是一个空镜头:“两个彩色气球在荒芜的河滩上飘啊飘,风一来,然后就没了。这就是生活。”此事让我想起了近20年前的1999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有一个镜头,乡村小学生第一次看见城里人捐助的彩色粉笔竟爱不释手:五彩的笔就是他们五彩的梦啊!就这一细节我专门撰写了一篇影评,被包括《农民日报》、《精品导报》在内的十几家报刊采用或引用。我拍过纪录片,深知纪录片的不易:不仅要有娴熟的抓拍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镜头的摄影技术,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美学眼光。
程工导演宣称:“我们拍的是蚂蚁,哪怕被踩死了,都没人看的到。踩死了也就踩死了,都没有别的虫子吃它。”是啊,面对影片中的人们,我问自己:
我是社会精英吗?不是。我是成功人士吗?不是。那么这就是我的生活,也是你的生活,是刚刚60分或不到60分的你我的生活!
可我们依然要顽强地、乐观地、快乐地、一丝不苟的生活。因为我们心中有阳光、有梦想!
“黑暗如磐,一灯如豆……”著名的清华教授尹鸿老师说的真好!(宜昌王广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