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晚上静心我观想不出来就不想做了。象神箴言这几天我也不唱了,没感觉。坚持不下来,老觉得累,咋办?是我愿力不大吗?还是我不相信呢?
依灵:不想做了、没感觉、坚持不下来…这位同学问是否是愿力不大或不相信的卡点?
首先,你是否要去面对这个卡点?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说“你一定要去做这个事”。而且很有意思,一听见“你一定要做这个事”的时候,你就开始抗拒了。
你们有没有觉察到大脑里的那个“抗拒”?这个抗拒已经很久了,你们想要抗拒你们的爸爸、妈妈,抗拒你们生命当中的权威。抗拒别人告诉你说“你应该这样做”、“你应该那样做”。
如果这份“抗拒”没有好好地被经验,它就遗留到现在。如果你在青春期没有好好地抗拒过,那么,你可能30岁还在抗拒、40岁还在抗拒、50岁还在抗拒…
另一种可能性是逃避。
大家都觉得经验很困难、实修很困难,一个劲儿地想讨价还价、吃点快餐。这是我们大脑的惯性,大脑总是想付出最少获得最多。
比如说悬崖勒马,一开始马跑得太快了,当我们一勒缰绳,马就会整个立起来。它立起来是不是很难受呢?
我们大脑的那个习性,已经以很快的速度嗖嗖地往前,你突然把它一勒,它难受吗?当然!因为我们在挑战它的习性、惯性,它肯定要告诉你“我很难受啊”,但是,如果我们让它舒服,那什么也改变不了,它永远就是那样子。
所以,我们一开始的时候肯定会让我们的大脑不舒服,但这是一个过程。
这并不是说要和我们的大脑打架。“我有这个念头,我不能有这个念头,天啊,我又有这个念头,我不能有这个念头”,不是在大脑念头这个层面上的。
而是我们实修也好、经验也好,它其实是一种反向操作,这种反向操作会让大脑不舒服。
当我们一有情绪的时候,大脑就会逃避。去购物也好,跟闺蜜聊天也好,去喝个小酒也好,都是在逃避。逃避是大脑的惯性。
我们现在反向操作,有什么不舒服的情绪,去经验它;感受到恐惧,去经验它。经验的时候是不是上下翻腾很难受呀?本来可以走来走去,想点心思,可是,老师却让我们唱象神箴言108遍,好烦呀!这个就是大脑的习性,想逃避!
之前有一个同学很可爱,他问“我能不能躺着做喜悦曼陀罗?我能不能躺着做脉轮静心?”
我说“躺着两分钟你就睡着了”。他说“老师,如果我在醒着的前提下,我能不能躺着做?”
所以,一点点的东西都要讨价还价,这是什么?这就是大脑的习性。
当你不想做的时候,你回到你的初心,你为什么来到这个课程里?
第一,你为什么花钱学习?第二,你为什么花时间学习?
当你对这个初心非常热切,你就会坚持下去。
另外我发现能够坚持下去的这群人,全都知道自己非常受苦,而且,愿意为了离苦得乐下血本,所以,他们走过来了。而剩下的这些人呢,好了伤疤就忘了疼,觉得今天很苦的时候就修一修,明天不苦的时候就忘记了。
而当还没有发生意识层面的质变,那个飞跃的时候,下一次受苦还会到来。
总结:当自己不能坚持修行时:
觉知大脑中的“抗拒”——这是青春期的“抗拒”没有被好好经验的后遗症;
觉知大脑逃避的习性——必须反向操作(实修、经验)才能改变;
回到自己来到课程的初心——对初心保持热情、对离苦意愿的坚持。
划重点:觉知与初心
觉知——让我们不掉入大脑的陷阱;
初心——让我们有继续修行的动力。
******************
欢迎您访问心灵成长博客:觉醒的火花 https://juexingdehuo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