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话题背景
最近猛的听了不少朋友各不相同的生育观,觉得很有意思:
有人觉得这对职业生涯的起航不友好;
或者会降低生活质量;
或者觉得是男方对女方的一种绑架。
也有觉得孩子本身就很可爱;
或者孩子是家庭的必要成分;
或者生育是生命的完成历程的重要阶段。
我个人都持赞成态度,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体悟,
由此塑造的态度都有迹可循,有理可依。
但同时,我也发现,持不同态度的朋友们,很乐意说服彼此载入自己的观点。
遗憾的是,大家但凡一不小心,“引用”了某些代表性的著名论断和专有名词。
和谐的“交流”气氛,就可以瞬间转变为激烈的“交战”状态......
这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现状,反映了当前社会思潮对生育态度二元对立。
但我发现,双方还有更融合、更和谐的对视角度。
今天我想从更宏观的视角,谈谈双方在社会系统中,可以选择的另一种对视观。
01
别忘了,人类也是一个种群
要理解一个这个对视观,我想先提供一个容易忽略的基础信息。
其实我们在高中生物课本上就了解过,下面是讲到种群概念时的两张配图。
它说,由于环境和资源的限制,物种个体的集合(种群)存在着数量上限。
还说,当群数量发展到逐步接近上限时,由于资源的限制,幼年个体的增速会逐步放缓。
最终达到种群数量的短期稳定。
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
人类虽然自诩万物之灵,万物之长。
但我们作为自然界的一环,是灵长目下的人科物种,仍然只是一种哺乳动物。
因此,作为地球上浩如烟海的生物种群之一,同样遵循物种参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即,种群发展到即将抵达容量极限时,个体数量增速放缓,总数量呈S型变化。
有具体案例。
从国内来看,发展越迅速且人口越密集的地区,例如北上广深,其生育率都偏低。
从国际来看,经济发达了多年的国家,例如德、法、日、韩等,其生育率仍然逐年走低。
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扯的太远了?但它们是这份对视观产生的必要前提:
我国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后,个别地区的人口数量,离基于当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最大社会容量,可能比大多数地区更近了。
这些地区的人口增长会不出意外的呈现S型趋势,人们的生育意愿会在无形之中被更宏观系统所衍生的社会机制所调控。
例如,现在的有一定比例的人们会基于生活质量,教育成本,或者其他方面的考量,决定晚生育甚至不生育,进而降低出生率。
但这在几十年前,是很少见的。
所以,当我们在谈及不生主义与生子主义的理由时,
在个体理性抉择的背后,还有宏观系统的无形调控。
02
群体观念在对立?
刚刚我们谈及了两种主义产生的系统背景,接下来我们再谈谈两种主义在社会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这可以从S型增长说起。
S型增长的本质是一个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增长趋势,其中有两个重要特点。
其一,是总体数量仍然在增长,因此大部分个体的仍然保持了生育意愿;
其二,是增速的加速度在减小,因此必然有少部分个体的生育意愿在消亡。
这分别对应了不生主义和生子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角色。
对于生子主义者而言,生育是默认选项,而不生育才是需要论证的事项:
我是否能够抵抗周遭社会惯性的拉扯
是否能承受老年无子的孤独
是否能够抵抗写进基因的复制本能......
相对的,不生主义者认为不生育是才默认选项,而生育是需要仔细论证的事项:
我是否愿意承担生育对我职场的影响
是否愿意舍弃当前人生阶段的丰富体验
是否愿意为后代无私付出甚至牺牲自己的部分价值......
这些考量看起来是对立的。
但是,它们必须被还原到不同当事人身处的具体场景。
如果一个生子主义者,刚刚在职场站稳脚跟或者刚刚事业刚刚那个有一些起色,面对日益内卷的竞争,稍不留神就会把自己奋斗多年的成果毁于一旦,卷铺盖走人,此时的他怎么能够不谨慎的对待自己的未来规划?
对应的,不生主义者如果在某个人生阶段,厌倦了那些由事业、冒险、探索、精进能提供的丰富体验,它是否会毫不犹豫的转入到生命历程的下一个阶段?
那些看起来对立考量,放到某人生存的具体场景中,其实是发展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所以我说,每个角色的决策都有迹可循,有理可依。
我确信,在每个人生的具体场景中,每个人都能做出属于自己最合理的决策。
但讽刺的是,不少当事人看起来似乎并不确信......
他们在网络上,不断的谩骂、诋毁、丑化对方,同时不断的说服后来人加入自己的“阵营”,从而更好的抵抗对方“侵害”......
这些争夺,看起来是在为了捍卫立场而斗争,殊不知其过程更像是讨取多数的自我确认。
因为于你而言,你的人生观有不证自明性,万万不需要反复向他人阐述和自证。
03
系统决策在统一!
那么,基于前述背景和现实基础,什么样的对视观是更和谐,更统一的呢?
我认为是,摈弃说服,相互敬重。
要摈弃说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已经基于自身的经历和环境,作出了对于自身合理的决策。
而要相互敬重,则需要有更强的大局观和系统视角。
我们不妨再来看,两种主义者在社会系统中究竟承担了什么样的功能。
生子主义者保持生育意愿,繁衍后代,事实上的为今后的社会发展贡献了人口,为维持社会发展的稳定打下了必要基础。
而不生主义者延迟或者放弃生育,放缓了人口的猛增,间接的为社会发展缓解了资源压力和竞争强度,为后来人的生存空间做出了柔性折衷。
双方互动更像是蒸一笼馒头。
我们既需要蒸笼里多放一些馒头,但馒头之间也必须有适当的空间。
采取这种从后往前看的视角,我们竟然发现“对立的双方”,其实在用不同方式,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双方或许从未对立,而是在更宏观的系统中,为了更好的未来,互相配合,阴阳协调。
至此,我们似乎揭开了两种主义者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采用身份的互换的视角,来看待彼此究竟付出了什么。
对于生子主义者而言,如果你认为生子是幸福美满的必要环节。那么不生主义者其实为了你的孩子有更好的生存空间。
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妥协,这种牺牲对你来说,是近乎到了悲壮的程度。
面对未来,决定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除了敬重,别的情绪似乎有些浅薄。
而对于不生主义者而言,如果你认为生子是巨大的负担和消耗,而那些生育者其实是为了当你身处老年时,身处的社会仍然可以继续向前发展。
他们抚育的孩子会成为你老年时的社会栋梁,为你的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面对未来,决定作出了巨大牺牲他们,除了敬重,别的情绪似乎有也些浅薄。
看吧,这个宏观的社会中,谁又不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尽一份力呢。
何必相互说服,何必相互诋毁,何必相互拉扯......
04
干杯,负重前行者
文至于此,我们应该有体会到一丝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味道。
这种共同体不仅仅包了不同地区的人类群体,更包含了时间轴上已故、现存和未来的所有人类。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热播的《觉醒年代》
弹幕里有人问,先贤烈士好伟大,这么好看的剧可以有续集吗?
有人答道: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就是续集!
我的老板总是讲,做人要有格局,我也一直不懂,何为格局?
今天的一些体悟是,如果你心里能装下并敬重那些为了共同的未来而选择了不同观念和道路的人。
或许也算有了一点格局吧。
05
续集...
话又说回来,我认为不生主义与生子主义的纠缠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进程。
伴随社会生产的发展,每个时期的社会所承载的极限容量是不同的。
在原始农耕社会,似乎全球人类总数在百万级。
封建帝制时期,全球人口在千万级。
而到了工业社会,发展到了亿级。(以上数据来源于映像,未经仔细查证)
到了今天,已经处于十亿级别。
伴随生产力解放和生产关系的调整,社会容量极限可能还有新的上限,彼时的宏观社会又会产生新的机制,让大家乐意繁衍后代。
当然也有可能,伴随环境的恶化和病毒的肆虐,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降低,进而再次降低人们的生育意愿。
两种主义的交替,宛如洪流,冲刷着社会前进的道路。
而身处洪流的水滴是无法感受其壮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