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和两处世界遗产”展览也已结束,从布展到撤展,又是一个经历。走过别人走过的路,去体会。
也许大部分对于可可西里的印象都来自于2004年由陆川所指导拍摄的电影《可可西里》,从此可可西这个地方就和杀戮、荒凉、残破不堪这一类词画上了等号,让人们对这个地方心生恐惧。但是这些并没有阻挡画家王少求的脚步,知命之年的她,携手她的丈夫,带上了他们心爱的小狗,第二次的踏上了丝绸之路,走进了可可西里。身为画家的她,不仅仅只是带着她的身心去旅行,更是带着她的画笔去看风景。经过了一多月的自驾行程,她最终为我们带回来了三十多幅作品,而她画笔下的可可西里,和我们大多数人印象当中那种荒凉的场景是完全不一样的。
王少求的绘画作品,让观众们重新理解了可可西里,理解了对人世间真善美的诠释方式。这里的藏羚羊四肢颤抖、抽搐,因为新生而不是死亡,这里的牦牛享受着丰收季的足食而没有饥饿,这里的花头雁一家其乐融融不是形单只孤;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勤劳坚强;这里新娘新郎灿烂的笑容堙没了通往千年古道上光化公主、文成公主和亲留下的悲壮足迹……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红的、黄的色调背景烘托着整个画面,让你感受不到那是寒风呼啸、雪山路漫长的苍茫;蓝的、绿的、蓝绿相融,感觉那就是可可西里的蓝,那么深远、透彻、坚毅、冷峻。王少求的可可西里之行不仅仅是改变了我们队可可西里的印象,更是改变了作为国画家王少求的画风。
2012年的可可西里之行已经不是王少求第一次踏上丝绸之路,早在2007年的时候,她就去到过那片土地上,也正是在这一次的旅途之后,王少求创作了一副她至今都非常满意,同时也是最珍惜的一副画作《大漠遗梦》。
王少求把一路采集的泥沙和石头标本,在用树上采得的树胶和成颜料,并创作出了这幅长达七米的《大漠遗梦》长卷。而十年后的今天,王少求第三次的出发前往丝绸之路,只是这一次除了画家之外,她更是一位文化援疆人员,王少求与好友们一道发起民间文化援疆,助力阿克苏四馆一中心开幕,献力于丝路文化艺术事业。
于是为了纪念王少求三次走进丝绸之路,一场名为“一个女人与两处世界遗产”——王少求丝路申遗·可可西里足迹展的展览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晓风书屋”展开了,整个展览分为四个“一”组成,一幅画,一篇日记,一组文献和一次随访。这个展览除了是王少求想和大家分享她在丝路之行上遇到的幸福与美好之外,还有着另外一个特殊的意义,那就是这次展览是王少求送给她老公尹舒拉生日的礼物。
“我们每年有两个展览是必须要做的,一个是在她生日的时候做我的展览,还有一个就是我生日的时候,做她的展览,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做了好多年了,通过文化的交流的模式来互相祝贺。”尹舒拉这样说道。
比起画家,王少求更愿意把自己设定为艺术家。她说,她不以作画谋生,而是把画画作为自己的爱好,这个爱好一直不曾停顿。王少求笑称,自己是一个很爱玩的人,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就是这样一个喜爱玩耍的王少求恰好遇上了一个愿意陪玩的尹舒拉。他们的朋友曾经感叹过说,如果王少求是一个拥有公主梦的小女人,那么尹舒拉就是那个会帮她实现公主梦的大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