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这个训练营的时候并未对其抱太大的幻想,早期就听过很多关于思维导图的介绍,宣传的时候都无一例外地夸大地强调思维导图的神奇效果,所以比较排斥。
之所以这次选择一探究竟,有一个原因是:民间传言有一种病叫“一孕傻三年”。原本不善于知识与生活管理的我,最近的情况变得更糟。也许,这是孕傻的余波还未完全过去所致。所以,我开始寻求医治此“病”的方法。从而改善我目前的困境。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这个训练营即将开课。再看看这个课程的宣传文案,没那种花哨和浮夸,文字信息都比较中肯,于是就报名了。虽不知效果如何,但尝试了解一下新的领域也未尝不可,又不会损失什么,万一有收获呢?
上完这期课程,给我带来三个特别的感受。
1.特别的上课时间——凌晨开课
第一次上课不得不借助闹钟,平时我是个晚睡晚起的,夜里照顾宝宝需要夜起两三次,通常第二天都是睡到八九点起床,然后吃早餐,再开启一天的活动。
所以,为了及时听课,不得不重新调整我的作息计划。前两天不适应,睡眼惺松地听完一个小时的课,还得回卧室睡个回笼觉。
后来,经过两周的调整,基本上不再依靠闹钟,就能在六点前自然醒了。而且还带动了家人一起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老公也恢复了晨练。每当我开始听课时,他便出门晨跑,当课程结束时,他已经回到家,做好了热气腾腾香喷喷早餐。不得不感谢这个课程关于开课时间设置。让我们一家人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
2.特别的声音——蜂蜜般的感觉
第一次听到封利老师的声音,被惊到了,这声音太好听了,好听到都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当她介绍自己是一个像蜜蜂一样勤劳的人时,我立马想到,那她的声音就应该像蜂蜜一样——圆润香甜、甜而不腻。我喜欢这样的声音,极具吸引力。
从此,开始期待每个周日早晨的到来,期待老师的声音将我们唤醒,期待下一次老师的分享。
要知道,初冬的早晨要早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幸好有老师暖暖的声音陪伴,更何况这声音里散发出的全是满满的正能量!
3.特别的内容——非常贴近生活
整个课程结合学习力(吸收)、表达力(输出)、自我管理(整理)和思维创造力(创新)几个方面展开,每一个知识点都非常贴近工作和生活。
当我们看一本书或听一次讲座的时候,可以通过绘制导图的方式整理笔记,简单快捷,方便记忆与复习。解决了我以前看书总记不住困惑,现在每次看书都会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相关的思维导图,特别是关键词的摘取,又快又准,效率看得见。
当你面临抉择的时候,比如,是否要跳槽、是否要搬家、是否要出国等,不防静心坐下来,在纸上通过思维导图画出你关于各个选项的真实想法,然后观察你的作品,分析利弊,结果便一目了然。
当你洋洋洒洒地写好了几页纸的年度计划或总结报告时,殊不知,通过思维导图,你只需要一张A4纸就能搞定,即高效又环保。
再比如,职场沟通、公众演讲、商务写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生整理等,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管理,简单易操作,快捷又高效。可见,思维导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应用真是无处不在。
作业指导:
第一次交作业
刚开始学习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特别用心,但因为不擅长排版和布局,每次完成的导图都会出现局部线条紧凑得写不下关键词的情况,破坏了整体视觉效果。反复尝试,不得要领。老师在指导的时候告诉我说:一线一词,画线条时会想到字要往哪写,留出空间进而改变线条的方向,这个在于有意识的训练。
“有意识的训练”,于是我开始反省自己,之前每次画导图时,我总是先画好线条,再来填词,填词的时候,突然脑袋里又蹦出一个词,就在同层级的线条中加一条,于是就出现了拥挤的情况,这显然是缺乏计划的表现,也是无意识的。所以,要做到有意识地训练,就得提前想好所有要填的关键词,然后一线一词的完成。
第二次交作业
解决了第一个难题,随后就发现了新的状况。每幅导图我都很认真的画,但是线条总是画不好,复听课程时听老师说线条要像“红酒杯似的弧度”一样延伸。于是,恍然大悟,认真地通过模仿酒杯来练习线条的弧度。但是交作业时,老师说我的线条画得像一个倒钩,让我试着将线条的弧度往中间移些,会显得更圆润。还展示出线条示范,让我坚持练习。看完示范,我立马联想起小括号的样子。对呀,不就是躺着或趴着的小括号嘛。为何不是站着的小括号,而是躺着或趴着的呢?因为老师强调过,线条最好不要竖着画呀。
第三次交作业
在一次同学分享的时候,看到他的导图中有很多的关键词后面画着精美的小图,有的关键词直接用小图替代了,非常佩服与羡慕,于是也学着练习画些小图。这次的作业(关键词联想)中,我在每个词后面都画着精美(自认为)的小图。于是得到的点评是:重要的信息才用图像,以免造成认知负担。好吧,弄巧成拙了。
同时,老师对我在朋友圈打卡的内容也作了点评:“坚持画画有助于提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希望你能坚持学习与练习。”我当然会坚持的,毕竟它是这么实用的一个工具。
闭营复盘
昨天,封利老师带领导大家举行了零秒思维训练营的闭营典礼,头一天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感觉好突然。因为,经过两个月的相处与陪伴,对这个群体有了一定的感情。我们为一个共同的目标相聚一起,期间大家坚持分享作品,相互点评,相互鼓励。得到点评的同学都会很感激,这说明他的作品有人在看,有人愿意花时间看自己的作品无疑是另一种鼓励,激励着被点评的人更加认真对待下一个作品,从而促进其不断成长。
1.学员分享
第一个环节是优秀学员分享,从两同学的分享中,我总结出四个词:认真,坚持,实践,创新。
无俦——都是花了时间的,为什么不做得更好些呢?
无俦同学一开始就非常认真地跟着老师的课程一步一步地走,坚持分享每天的作业。从一个导图小白变成我们群的优秀学员,她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
艾窝窝——越分享,越成长。
这位同学则是与前面那位同学完全相反的路数,她是通过先将思维导图在现实中运用后,发现了它的作用和价值,再反过来复听老师的课程,开始坚持完成每天的作业练习。而且还将思维导图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演讲分享,亲子教育等领域,实现了导图的创新。
2.四个误区
老师在课程复盘的分享中提到了思维导图技巧的四个误区:“重模仿,轻原理;重输出,轻输入;重形式,轻思考;重完美,轻成长”,我都中招了。
学习思维导图的初始阶段,常常为了完成一幅分享作品,不惜花费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构思、绘制,希望能将它完美展现在同学群里,从而严重忽视了时间成本。也因此难以收获有价值的点评助我提升。
一段时间过后,我开始问自己,画了这么久的导图,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然而迟迟回答不上来。其实,分享了这么久的作业,我不过是个知识的搬运工而已,将已知的东西搬到一幅导图上,然后分享出去,收获零星的赞美,这个过程就结束了。第二天重复着前一天的工作。显然,我将思维导图课上成了美术课。得不到收获便开始质疑导图的价值与作用。
那么,在画导图的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思考痕迹呢?
没有。这岂不是违背了思维导图的原理了?后来无论是在听课还是看书,我都开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延伸一些自己的想法与思考。从而慢慢地发现了思维导图真正的功效与魅力。
有一段时间无法完成每日一化,因为找不到主题,也就是老师说的瓶颈期。对呀,大脑里没有及时输入,哪来的主题输出嘛。
所以,为了有内容输出,会倒逼着我们去吸收新的知识。于是我开始找书看,每次看书,遇到每个知识点我都将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导图的形式,方便概括、记忆和拓展思维。
3.颁奖典礼
闭营的最后环节是获奖者颁奖典礼,封利老师为每一个获奖的小伙伴(36位)制作一张精美的图片,每张图片都配了一句精简的评语,并且在公布获奖名单时还对每一位获奖的小伙伴做了专门的点评。多么用心暖心的老师啊,几乎顾及到了每一个人。真心被她感动了。
颁奖结束,我立即在朋友圈里打卡:“这个受益终生的工具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常感慨:如果上学那会儿认识它该多好呀!不过还是很庆幸,十年前没有种的那棵树,至少我现在把握了机会。嗯,‘持之以恒’!感谢封女神悉心又暖心的陪伴与指导!”
算是我对本次课程的一个结语吧!同时将这个实用的工具分享给身边需要的人们。毕竟,好东西需要扩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