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心与教育》第九天

培养“优等生”的方法:

      李老师培养“优生”有六大方法:一是引导“优生”树立志向。他常通过谈心,让“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而现在起就应该比别人多一份努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经常给“优生 ”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二是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他们超越某些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三是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优生”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和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四是激励“优生”超越自我(1,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2,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五是训练“优生”的受搓心理。六是培养“优生”的创造能力。

      读完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的故事,相比于李镇西老师,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自己对“优生”的教育是多么的肤浅和苍白。李老师对“优生”的培养是立足于学生的未来一生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之上的,因此,对“优生”他除了激发他们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外,还更多地从树立志向、超越自己、训练受挫心理、培养创造力等方面去锻造他们,使他们真正具备优秀人才所要有的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优良的品质、健全的人格。

      相比于李镇西老师,自己在培养“优生”方面比较欠缺的有两大方面,一是培养“优生”的立足点比较低,还较为肤浅地过多地放在学习成绩上,对学生的理想、意志、道德情操关注得比较少。二是方法的粗陋和单一。李老师培养“优生”的很多方法都值得我去学习。如学习上的每天“十”问;给“优生”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激励“优生”超越自我,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等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培优转差”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自己受...
    皮_小皮阅读 309评论 0 4
  • 简述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对象的行为模式。在责任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
    SyncAny阅读 654评论 0 0
  • 心里觉得很矛盾! 我进一步,他进一步! 我不动,他不动! 我主动,他不情不愿…… 真的好难! 此刻我完全无法觉察到自己
    chen以洁阅读 15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