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招”扩大党员教育培训“受益面”

  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提升党员综合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举措。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要精准发力,不断扩大党员教育培训“受益面”,切实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实效。

  “靶向”施策,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目的在于提升党员能力素质,进而更好地服务群众。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党员,其培训需求存在差异。各级党组织要坚持“靶向”思维,以“精准滴灌”取代“大水漫灌”,让培训内容契合各类党员“口味”。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全面了解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党员的培训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避免“一锅煮”。针对农村党员,合理设置种养殖技术、农村电商等课程;对于城市社区党员,开展社区治理创新、志愿服务等培训;机关党员则围绕政策解读、公文写作、沟通协调等方面,加强训练。同时,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核心内容,贯穿始终,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多元”教学,扩大教育培训“参与面”。创新是党员教育培训的活力源泉。当前,部分党员教育培训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导致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各级党组织要打破常规,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方式,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理论实践贯通”的教学矩阵,让“沉浸体验”激活“红色基因”。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开设“云端课堂”“微党课”等,让党员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教学,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项目一线,让党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同时,还要创新互动式教学,举办知识竞赛、主题演讲、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党员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参与度和积极性,让培训课堂“活”起来。

  “跟踪”问效,扩大教育培训“成果面”。教育培训的终极目标在于实践转化。如果培训结束后,不注重跟踪问效,培训成果就难以转化为工作成效。各级党组织要建立效果导向的评价体系,将教育培训与岗位建功、服务群众深度融合,避免“学用两张皮”。要加强对党员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建立培训评估机制,了解党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激励党员主动学习、积极实践,切实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组织开展培训成果交流活动,让党员分享学习收获和工作经验,促进共同提高。要把党员培训成果作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以党员的“小行动”推动事业发展的“大提升” ,让“红色动能”真正转化为发展势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