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两性关系是必然要回溯到我们原生家庭,我们和父母关系,也有人说这是我们的套路。听过一句话吧,没有一条路是通往幸福的,因为幸福本身就是那条路。不解决自己生命源头的问题,不去清理上游的淤堵,你去关上情绪污水的水龙头,你在下游再努力,也换不来一汪清水。
家庭序位是我们关系处问题的根源,还有一个重要影响,是我们经常说的情绪铁三角:受害者、托付者、加害者。今天分享的角度,是这个方向。
鸡汤界的很多恋爱圣经其实都在公开地教人索取。这种感觉就像是你拥有了审判另外一个人的权利一样,你要坚决的找一个爱你的、对的人。所有不是这个特征的你都想放弃。抱怨和挑剔的本质就是索取。你只想得到他的爱,他不爱你了,你就委屈、受伤、难过,却没有考虑过为他做些什么或怎么对他了,不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这就是无度的索取。
经常有人跟我讲,他是怎么不被爱的,他的那个人多么的过分,自私、劈腿、冷漠。听完后我会深深的可怜他,觉得人这么被另外一个人这么对待真的好可怜好委屈好心凉。我会替他抱不平,怎么会遇到这种渣渣——马伊琍啊,王宝强啊,都会发出过这种声音。有时候还表达的很文艺范:你不懂我,我不怪你。(好伟大呀,啧啧……)。你值得一个更好的人来爱你。你要相信这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人爱你,他会穿越世间汹涌的人群,怀着一颗用力跳动的心走进你……但是我想,是的,你值得,也会有这个人,但是你为他做了什么来让他为你做这些呢?
这感觉就像是鸡汤学家在教人你值得拥有很多财富。却忽视了你值得的前提是你得努力付出啊。
当看到好脾气顾家多金的贴心老公,经常会有人说,为什么我没遇到这样的人、我的伴侣要是这样的人该有多好啊。
而不会自动站位到接纳者的角度,不会想:我要是能做到这样接纳我的那个他该有多好啊。这都是受害者的姿态。
受害者的典型思考方式就是:他为什么对我不好,他为什么没有为我做,他为什么不爱我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他怎么可以……这些思维方式都是一种以索取、抱怨、应该的姿态希望对方能满足自己,然而索取却失败了,产生了一种愤怒、怨念、失望等感觉,好像自己受害了一样。当然,也的确是受害了。
受害者思维的表达都是以第二三人称开头的,你如何如何,他怎样怎样。因为对方才是应该主动做的那个人。受害者思维没什么不好,这种思维可以有很多好处:1.获得同情,能打同情牌。
2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感觉自己占了理的上风。
3.能强迫到别人认同,别人会真的部分性的委屈自己满足你,让你获得部分性的满足。
因此其实可怜起来是有获益的,所以能持续这个状态。受害者的本质,就是一个索取者。为了更好的索取。但是坏处是:它对关系长期来说是破坏性的,它也只是破坏关系而已。
我不仅是个人,不仅同情他们。我还是个心理咨询师,基本的职业习惯让我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你真的这么可怜吗?他真的是这样的人吗?他有可能很爱很爱你吗?他曾经做到过吗?在思考这个问题前,你要先放下自己的预设:不要动不动就拿人格、性格、XX样的人来说事。
人的行为,有至少50%是被对方诱导出来的,或者是根据对方的反应而做出来的。比如你很爱一个人,我说的是那种对方能体验到你很爱他的那种,不是你自认为你很爱他的那种,就是比你没时间管他的人更不容易出轨。人都是会变的,人在关系里的变化,深深的受你影响。所以当你受伤、委屈、愤怒,觉得他为什么不爱你了的时候,你有没有思考过这几个问题呢:你做了什么导致了他这样?
你没做什么导致了他这样?
你可以做什么让他不这样?
你没做什么让他可以不这样?
这就是责任者的角度,以自己的视角出发,从自己的责任的角度出发,看看自己做了哪些破坏的事,以及没做哪些建设的事。看看自己是怎么在关系里即透支钱,又没及时存钱的。
如果你说你对他很好啊,很付出啊,你做了很多啊,他还是这样啊,他就是这样的人啊,那可能是你做了无效的付出。无效付出!你还是在抱怨索取,并没有真正的去反思自己。
一个责任者会掌握关系的主动权,会找到增进关系的方案,会积极负责。但这也并不是说责任者就是好的,因为我们之所以潜意识里不愿意做一个责任者,是因为它的坏处也蛮多的:
1.责任者说不好听了叫加害者。是你迫害了对方,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加害者。
2.责任者也意味着我曾经做错了,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完美、自己的错误。
3.责任者意味着自己要付出很多来修复关系,我们不愿意付出,幻想着要求对方来付出修复,这样会感觉爽很多。
所以责任者的角度除了有现实的好处外,在心理上基本没什么好处。
3这点也是很多人上完课之后经历的一段挣扎时间,去做责任者,为自己负责的人,需要不断去实践,实践中受挫,受挫中实践,慢慢才会出现现实的好处。责任者的本质,就是一个付出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影响一个结果。
每段关系的不能建立、失意、失败,自己都同时是个受害者也是个责任者。这句话请看三遍!如果你读的时候心理特别排斥,无法接受,那可能你就是个受害者,或者抱怨者。这就像是那半瓶子水的理论:当你看到这半瓶水,请告诉我,它到底是空的呢?还是有的呢?这取决于你愿意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哪里。
责任也是一样,如果你盯着他的责任,他没做到的部分,你就会成为一个抱怨的受害者。如果你愿意看到自己责任的部分,你没做好的部分,你可以改善的部分,你将会成为关系的决定者。
讲一个受害者和责任者角度的故事吧。一个女士曾经来找我说,她总是经历家暴,老公打她,她受不了,所以离婚了。然后balabalaba,听得我觉得这个男人真是混蛋。这个女士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受害者角度,用受害者的视角讲述了自己,获得了我的认同。我跟她站在了一起想声讨那个男的。她使用了受害者的视角。但是后来访谈后,我发现这个女士做了很多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她对老公有很多要求,老公不满足她,她就生气,生气的方式就是喋喋不休。这让我想到了《大话西游》开始的时候,悟空为什么想捏死唐僧。在这种情况下,人如果还要求自己不能动手,就只能走向离婚或者外遇了。她总觉得老公会打她,每当老公尝试也生气的时候,她就会验证下:你是不是想打我,你是不是又想打我?!你就是想打我!!我想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要是那男的,我也很难控制得住吧。这就是责任者的视角。
王宝强离婚了,他非常受伤。王宝强站在自己的角度,他是个受害者。马蓉也发微博回应了啊,说“不是不爆,时候未到”,这说明王宝强也做了什么出格的事,伤了马蓉的心。也许宝强太忙了,没时间搭理自己的老婆,让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守着活寡,也怪难受的。只不过,宝强不想对这段关系负责任。或许是他出于想对名声、利益等更多角度的考虑而做出的选择,我们不知道。
你可以重新审视下你的关系,你到底在做什么。当你在要求他关注你的情感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关心过他的工作?当你在要求他过节送你花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在新游戏上线的时候送过他一张游戏卡?当你在抱怨他为什么不陪你去医院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当他熬夜加班的时候你有没有送上一片面包?当你抱怨你生气了他为什么不来哄你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当他沮丧了的时候你有没有给他安慰?你抱怨他下班后为什么不陪你说话的时候, 你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满足他想要的静静。你想要的是说话,他想要的是静静。你们只是不同。当你怪他不珍惜你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你有珍惜他吗?还是你只想榨干他。然后你发现你什么都没做,那,后来,他就不爱你了。他凭什么爱你啊。人家谈个感情都是在虐狗,你谈个感情就是在虐他。
你会发现哪有什么天生爱你的人。那些能够持续爱你的人,都是你通过有效付出得来的。哪有什么对的人,那些对的人,都是你教对的。你非要说隔壁老王就很好啊,就做到了啊。别人家的男人,别人家的女人怎样怎样。你只看到了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的。你同样要反思下这个索取和加害:“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词,“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词,小时候你妈说的还不够吗?你还要再对另外一个人说?然后你就成为了你妈?然后生了孩子后再对孩子重复吗?你觉得小时候隔壁家的那个孩子真的像你妈和你观察到的那样优秀和幸福吗?
所以当感情出现裂痕,当他不爱你了,剩下的你要选择什么:你要做个受害者,继续抱怨、索取。那么你会在现实关系中恶化,心理上很爽。你要做个责任者,为自己和关系负责,那么你就会在现实中关系修复,心理上就会有些压力不爽。这是个选择的问题。做出了第一步的选择,才有了第二步找方法。我猜会有人又问我那方法呢?与其你继续追问第二步怎么找方法,我宁愿再加出第一步前:识别。识别出你做了哪些无效的付出和无度地索取。这时候你就自然找到方法了。三观不稳的时看那些"女人就应该怎样怎样的"毒鸡汤,真是太容易被带偏了。现在女孩子的"忍受我的作才是爱我"的观念,马上就和男人的处女情结一样了。毒鸡汤害人不浅~
在婚姻生活中,我的观点是1.平衡是最好的状态,光付出或索取都不行。2.不要把幸福的权力交在对方手中,自己对自己负责。3.不断提升自己。还是自己 的学习的太少,知识面太窄了。有一些人除了挑剔和狂躁的抱怨还有无比的自我正确肯定,当她不停挑剔抱怨别人的时候,自己是站在绝对真理的高度上的,和孩子一样幼稚可笑更可笑的是你问她有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地方,她还会一脸正气凌然简短而大声的说:没有!我哪都挺好!
反方评论:不太喜欢这篇文章的视角,也许对一个爱抱怨的人提醒他去看清自己的责任是好事,可对一个在关系中极尽讨好不懂表达自己需求的人来说却是把他推向了更苦的深渊。
作者回应:一个在关系中极尽讨好不懂表达自己需求的人——是不懂真正付出的。因为他的付出,通常都是带着委屈的付出,这种付出都是无效的付出,却从来不肯反思自己的付出有问题,反而陷入抱怨里去索取。不矛盾。
关于这点,江浩老师在课上讲过一个胡萝卜钓鱼的故事,小白兔天天去钓鱼,但每天无功而返,很沮丧,但依然在坚持。知道有一天鱼儿忍不可忍说,你再拿胡萝卜当鱼饵,我就灭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