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莱塞的这种小说,评论家们有一个公式即: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悲剧。两篇小说的主人公,从书名看出是嘉莉和珍妮,两人最后都很悲剧,虽然她们的经济状况有很大的改变,可是爱情上,孤身一人。
《嘉莉妹妹》中有两个男主角。杜洛埃,典型的花花公子,长得漂亮却没有多大出息推销员;赫渥斯,已婚中年男子,属于大都市芝加哥的名流,担任某著名大酒店的经理。唯一的女主角便是嘉莉,生得漂亮,出身贫寒,对时尚的服装、富裕的生活、上流社会向往无比。小说以嘉莉在农村前往都市途中遇上杜洛埃为开端并以此展开。杜洛埃遇上嘉莉,二人相爱并不长久(我还怀疑他们之间是否有真正的爱情)。而后嘉莉遇上了赫渥斯,正如一句话所说,任何事物好坏的标准都是建立在对比之上的。有了赫渥斯的对比,杜洛埃就显得不那么优秀了。于是嘉莉负了杜洛埃,和赫渥斯私奔,到纽约这个更大的都市后,赫渥斯慢慢败落,嘉莉自己寻找到演戏这个出路,还很成功,而赫渥斯每况愈下,最后饿死街头。
《珍妮姑娘》同样是两个男主角。布兰德,身份显赫,有名的中年单身参议员。莱斯特,富家子弟,教养有素,为人慷该耿直。主角便是珍妮,同样生的美丽,善良。她对金钱、时装到没有十分的欲望,只是觉得拥有那些东西是很不错的。小说前部写珍妮与布兰德的爱情,可因布兰德的猝死,而且还留下了一遗腹子。这使珍妮走上遭人唾弃的道路,甚至父亲都不能容忍他。而后珍妮遇上了莱斯特,二人相爱并同居。她隐瞒了自己小女儿的存在。可是尽管这样,幸运之神并未降临到她头上。因为遗产的原因,莱斯特抛弃了珍妮。珍妮便和自己的女儿住在幽静的地方,也很满足。可后来自己女儿病逝,不久莱斯特也死去。这使得她孤身一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更加悲剧的呢?
这是两本小说的简单情节,其实还算比较吸引人的,描写不赖。读到嘉莉和珍妮的最后悲剧,不禁会想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德莱塞为何可以写出这样的作品,而且重复着写出相似的题材,还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从德莱塞自身的经历可以看到些许缘由,他来自下层社会,生于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德国移民家庭,这和珍妮的家庭是相似的,甚至可以说珍妮父亲的原型便是德莱塞的父亲。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在小说中生动刻画格哈特一家人的凄苦生活,将家庭各个成员的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他自己这种贫穷的人生况味,使得他永远难以忘记,这也成为他写作的沃土,怜悯和同情成为他文学创作的主要动机。另一方面美国当时处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整个美国文学沉湎于理想主义的时代,小说被视为消遣品,作品中充满着虚无缥缈的理想或浪漫色彩,对现实生活中的丑陋却熟视无睹,所以德莱塞在《嘉》中如实揭露美国社会生活的阴暗面,使得《嘉》一度成为禁书。
《珍妮姑娘》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便是:
“归根结底,人生多少就像一出滑稽戏,”他似乎有些心酸的继续说道,“这是一出愚蠢的喜剧,我们所能做的,最好保持我们的人格完好无损。要想人生无缺憾,依我看来,是根本没有的。我们就像棋子一样听从命运的驱使,而命运呢,我们是支配不了的。”
这段话作为小说中最明晰的信仰声明,值得我们推敲。虽是出自莱斯特之口,恐怕也是代表了德莱塞自己的态度,它应该是小说的主旨,寓意深长。我们从中读出了一个消沉悲观的德莱塞。珍妮刚出场落入读者眼里就是一个缺乏自主性,逆来顺受,毫无反抗力的弱者形象。珍妮大抵逃不过被抛弃的命运,她从一开始的出现就仿佛被烙上了凄清与孤寂的记号,好似她一生的命运完全就是如此,再怎么逃怎么躲也无济于事。若她在一层一层的环节中能拿出一份果敢与决绝,可能她后来的命运也就没有那么悲惨了。所以我认为,是德莱塞将对灰色生活的无望情绪寄写在了珍妮这个角色的身上。
提到德莱塞似乎不得不说自然主义。白描手法异常繁多,有时应用的真是炉火纯青。德莱赛对光鲜的时尚有着特别敏锐的器官,可以长篇累牍的描写一件可爱时尚的小外套,这不由得让我想到郭敬明……当然郭是显然不能和他比的。德莱赛的作品在主人公出场,若是其衣着考究,便从头到脚详细描述鉴赏一番。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女人有一天该写出一本完整的衣服经,不管多年轻,这种事她是完全懂的。男人服饰中有那么一种难以言传的微妙界线,她凭这条界线可以区别哪些男人值得看一眼,哪些男人不值得一顾,一个男人一旦属于这条界线之下,他别指望获得女人的青睐.男人衣服中还有一条界线,会令女人转而注意起自己的服装来.。”
这话很精准,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居然被100多年前的德莱塞一字不差的描述出来。让人不得不怀疑德莱赛的性别取向了。八卦的去看下他的传记,这是一个一生都在追求女人的老顽童,和原配离婚后又娶了自己的表妹。40岁的时候因为办公室恋情被迫辞去杂志社的职务。58岁那年,在自己的派对上结识了某个匈牙利女记者16岁的女儿伊薇特,一年内隐秘地成了她的情人。德莱塞的情书,他纷繁复杂的一段段恋爱倒是比他的小说更有大作家派头。
德莱塞的作品在美国有着很高的评价,这里不一一列举。个人觉得有些夸大了。不过记得李敖在一个访谈里曾经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经常不公正,像托尔斯泰、易卜生、哈代、康拉德、马克•吐温、高尔基、德莱塞、毛姆等作家,作品都很好,都应该得到这个奖。可见李敖把德莱塞提升到和托尔斯泰、马克吐温、高尔基等这般作家一样的地位了。如果有兴趣可以看其《美国悲剧》,感受一下万恶的美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