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一个合作伙伴那里交流,看到他们公司的一些情况,我发现有很多流程存在效率问题,但当我问起的情况时,中层和基层的人就跟我说,习惯了,适应就好了。 这同样的声音听着好耳熟。这让我想起了之前一个国企的朋友,碰到公司内部流程效率问题的时候,也出现类似的问题和声音。
习惯了,适应久了就好了。
这是工作中太常见的现象。
面对不合理,不合格的情况,总有很多人选择“吐槽”并顺应着被习惯。
我现在接触的一些客户,交流的多了就发现这居然是一种普遍现象,每个人都会认为这些现象是历史传承下来,习惯适应就好了,这也是很多人和企业生存困难的原因所在。
从生存的视角出发,我们的生存需求从未变化,一直是活得更长久,状态更幸福。变化的不过是满足这生存需求的标准。
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标准一直在变化,昨天我们认为渴了只有喝白开算才解渴,但到了今天变化了,很多人会认为渴了只有喝加冰可乐才是正解,这就是需求的标准变化的结果,但不变的仍然是口渴这需求。
回到我们工作的企业,企业是做什么的,企业就是生存问题而存在的,企业通过解决社会需求,来实现价值交换。或者说每个企业都是社会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而已。
然而很多人很多企业却陷入了历史的“惯性”中,昨天这样,今天就这样,历史这样现在就应该这样。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跟着“习惯”走,越走越远,越走越顽固。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概念“同化”,其实同化就是“惯性”的结果,惯性久了,就会让在惯性中的自然洗脑成功,并认同这“惯性”的合理性,甚至会拥护“惯性”的权威,不再去吐槽这不合理,再也看不见不合理。
但是:从需求视角出发,解决社会问题的标准却是在变化的,原来的白开变成今天的冰镇可乐,企业还是在“惯性”的烧开水,这就是问题所在。
在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认为按照这历史“惯性”就可以生存下来,企业自然也就不会进步,最终只能在社会需求的选择中被自然淘汰,这就是“惯性”的宿命。
我们走久了,就容易自我麻痹,我们成功过了,就容易认为这“成功”经验可以应对未来。但是这世界整体是不确定性的,每一个阶段的“合理”不适用于所有阶段的问题。每一个地方的“合适”不适用于所有区域的机制。
与时俱进,按需适配。这是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学会的进化机制。
尤其是在这个连接爆炸,信息即时同步的今天,认知在加速重构,原来我们一年接收的信息都不如今天一天的信息多,因此原来我们认为“变”的节奏到了今天很可能变成了“不变”的周期,更何况那些习以为常的“惯性”了。
在今天大家都崇尚透明沟通和协作,全是因为今天变化的效率更快了,彼此没有时间去揣摩彼此的意思了,直接点,透明点,做一个敢于变化,进化的人和组织,才有机会“逃离”惯性,在人文环境的进化中持续被选择。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