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你有朋友在体制内而且还任职,那他的朋友圈通常不会有太多个人表达的东西,原因大家都理解的嘛。不过在上周,就有这么一位朋友(我们暂且叫他W),他就在朋友圈发了一回飙。
W转载了一篇名为《参加了一场纯天然的侗族婚礼是怎样的体验》的文章,并且对他亲身参与的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做了一番感慨。看惯了歌颂贵州旅游开发的各种数据和软文,难得有业内的人出来冒个泡,各位还不赶紧搬个小板凳出来排排坐好听?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北京女游客准备到贵州侗寨述洞村旅游,在搭上车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被这个侗家大哥邀请到额洞村参加了一场纯天然的侗族婚礼。
“婚礼吃的很家常,并且没有司仪,也没有任何开饭仪式,直接开吃。”
但是在这一场意外的旅行经历里,村民热情招呼吃饭,贴心大姐拉家常,全程没有兜售商品、没有骗钱套路。
“你来了他们就叫你一起吃饭,你要离开也不会过多挽留,你的到访就像亲友之间日常的串门,完全轻松而随意。”
作者在最后说到
“像额洞村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寨在贵州还有很多很多,它们或许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也不一定有让你眼前一亮的景观,但它们保持着自我,有着不同的个性,因为不为了展示,所以那其中的独特才最为真实,
你甚至能在细微之处发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之后的化学反应,而这一点,是在人工修建的景点里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
文章写得很平实,但是也很感人,看过的人都会向往那么一场偶遇吧。很明显,W被打动了,然后码出下面的文字。当然,那天他有没有喝酒我不知道哈。
结语
W提出的问题很大,老盖自问也没有资格来作答,但我想说的是另一个话题。
黔东南其实并不像普通人认为的那样地处偏远,过去几百年里这里都是中原进入云贵腹地的主要通道。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文明融合之后,它是如何保留下这种被我们视作瑰宝的民族风情特质的?
也许就是W所说的乡愁吧!乡愁支撑着对传统价值观的遵循,也保障着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持。乡愁使得贵州的旅游产业有了文化支撑,使得很多盖帮人在地产业务低迷的时候仍能依靠旅游产业糊口。
乡愁,值得我们我们致以隆重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