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

致吾心之良知
于事事物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几句话出自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是其心学思想的核心概括,深刻阐述了心、意、良知、格物之间的关系。

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这句话点明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致良知”。“良知”是每个人内心原本就存在的道德判断力和智慧,能分辨善恶是非 。“致”就是将内心的良知推广、运用到具体的事物和行为当中,让良知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发挥指导作用。

无善无恶心之体:“心之体”指的是心的本质、本体。王阳明认为心在未接触具体事物、没有产生意念活动时,是超越善恶对立的,是一种纯粹、澄明、空寂的状态,不受外在的善恶观念所沾染,这体现了心的本原性和超越性。

有善有恶意之动:当人心接触外界事物,产生意念活动时,便有了善恶之分。意念的发动如果遵循良知,符合道德规范就是善;如果背离良知,受到私欲等影响就是恶。强调善恶的产生源于意念的活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人内心天然具备辨别善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良知。无论人处于何种情境,都能凭借良知判断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意念是善还是恶,肯定良知是每个人本自具足的内在道德标准。

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是王阳明心学的重要概念,这里的“格物”就是在明白善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善、去除恶,在具体的事物和行为中磨炼自己,不断修正意念和行为,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良知的要求。

在一个读书博主那刷到的几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她说:你要善良且有力量。

有些时候装傻是因为善良,但不要觉得人家是真的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公众号,ID:文轩读书会WENXUAN,文责自负。 我一直对阳明心学有很浓厚的...
    文轩书阁阅读 208评论 0 0
  • 谈到心学必然会谈到王陽明先生的 四句七言诗: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動; 知善知恶致良知; 为善去恶致格物...
    丰盛花園阅读 1,793评论 0 3
  • 儒家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学派,它是用孔子开创,在各个朝代历经很多人的手才传送到我们现在,然而到了我们的大明王朝,儒家这...
    River娴阅读 367评论 0 0
  • 在《术语今读》部分,我根据王阳明本人传世的文本,对其专有名词作了训诂,说明了王阳明心学核心术语的定义。 这里我打算...
    笑狮子阅读 2,173评论 2 1
  • 历史长河中,一位又一位的儒家精神传承者涌现,也许他们的名字或者他们的学派已经不叫儒家,然而其精神依旧是孔子...
    兰海粟阅读 58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