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的年轻女子如蕤容貌生的非常美,皮肤白皙、身材修长,加之学业优秀,性格开朗,又是大学里的运动健将,这样的女子怎么不叫人喜爱?所以大学期间就成为男青年们趋之若鹜的追求对象。
这个女子是谁?她是上个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作品中《如蕤》中的女主角。
如蕤的父亲是政府官员,家境殷实,她从小便接受中西方思想教育,使得她身上既有中国文化中女人的善良贤惠的特质,又有开放泼辣做事果决的一面。她不仅在学业上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在婚姻方面更是有自己的追求。
面对那些追求者,如蕤的处理方式是一概的拒绝,因为这些人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爱情。她认为,追求她的这些男人都是世俗的,都是大众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贪图的更多的是她的外表和她的家境。这样庸俗的爱情都不是她的理想,她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
“爱她的人可太多了,她却不爱他们。她觉得一切爱皆平凡得很,许多人皆在她面前见得又可怜又好笑。许多人皆因为爱了她把他自己灵魂,感情,言语,行为,某种定型弄走了样子。譬如大风,百凡草木皆为这风而摇动,在暴风下无一草木能够坚凝静止,毫不动遥她的美丽也如大风。可是她希望的正是永远皆不动摇的大树,在她面前昂然的立定,不至于为她那点美丽所征服。她找寻这种树,却始终没有发现。 “
但是这种爱情又是何等的难以遇到。终于在那样的一个海滩上,她的船被风浪打翻,他被一个年轻的男孩子救起后,他爱上了这个男孩子,而这个男孩子却比他小了好几岁。但这个男孩子,恰恰是如蕤心目中的那种人。男孩子健壮、高大、俊美,虽年龄不大,但性格含蓄沉稳,对如蕤若即若离,从不主动示好,一直以礼相待。这样谜一样的男孩子恰恰是如蕤想象中的理想伴侣,激发了如蕤强烈的好奇心。
随后的几年光景里,如蕤毫无保留的对这个男孩子奉献着自己的一片真心,细致入微的体贴和照顾,她知道自己是真的爱上了这个男孩子。但是我们都知道,从古至今,从中国到西方,在男强女弱的观念中,是任何一个男人都不喜欢被征服的,只有女人才是被征服的对象。只有男人去征服女人,才能达成男人的理想,满足他们生为男人的自尊心。而只有他们采取主动的爱,才是正常婚姻的模样。
也许正是在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影响下,这个男孩子对如蕤的感情更像是亲人或朋友的感情,并没有真正爱上如蕤。出于对如蕤几年的付出,男孩子对如蕤有了如家长般的依赖心理,终于在感情上接纳了如蕤。
但此时的如蕤,终于明白,男孩子对她的情感中更多的是同情和感恩,并没有真正的爱上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这样的爱情也不是自己想要的,尽管自己的年龄不小了,但不将就不对付,依然是她的初衷。
于是,她悄然的、更是果决的选择了离开。依然去追求她想要的爱情。
她想要那种不世俗的,独特的,爱她的灵魂甚于爱她容貌的人。
如蕤的性格,放在今天,就是高富美的女孩,但敢于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在旧时和今时依然是少见的。不知道未来的“如蕤”们是否能寻到自己那个理想的伴侣,但这份心,这份勇气,却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叫好的。
天底下,也只有这样人格独立而又完美的女孩子,才配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而追寻这样的爱情,未尝不是一段艰辛而又甜蜜的苦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