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远方
29天的“写作魔鬼训练营”结束了,紧张而刺激的“急行军”告一段落。可是,我有一种停不下来的感觉,似乎已经养成了惯性,催促着我笔耕不辍。
从最开始的忐忑,到中间上甘岭般的拉锯,到咬牙完成日更,到最后轻松上阵,我终于战胜了自己,实现了“我笔写我心,我心代我言”的愿望。
1
热爱写作,曾经视之为我的生命。
小时候看到一幅宣传画《让青春闪耀在科学云端》,是一名青年女科学家,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桌子上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还有一台台电脑,阳光照耀着她,她自信的面庞闪着智慧的光辉。我真的好羡慕,好向往,好希望自己长大了也能和她一样。
上学时热衷幻想,看了许多科幻题材的小说,以满足我对阅读的渴望。我看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就是《飞向人马座》。
那时,它放在中街书店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上,我去看了好多回。我那时上小学6年级,零花钱不多,再三犹豫下,对它的喜爱战胜了理智,在买完了一本《小学生新华字典》后下定决心,把它买回了家。
一口气,如饥似渴地读完,意犹未尽,我一看再看。里面提到了“北极熊”,讲的是北方一个秘密基地的三个科学家的孩子,误入等待发射的宇宙飞船中,而此时,闯入基地控制室的“北极熊”欲夺飞船未果,便气急败坏地合上了发射手闸,那艘名为“东方号”的宇宙飞船,带着三个懵懵懂懂的少年,摇晃着巨大的身躯,喷着烈焰腾空而起,呼啸着飞向了那片未知领域――人马座。
在我心里,它是第一部唤醒我心底“写作欲望”的小说。我看着三个主人公在飞船里学习、生活,看着他们在太空中傲游、探险,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看着“东方号”载着他们飞出太阳系,穿越暗星云,到达了银河边缘,我看到了盘旋着的巨大的“旋臂”中心光辉灿烂的银河的“核”!
多么美好而刺激的星空旅行,多么难忘而美丽的浩瀚宇宙!
2
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也许没有今天的科幻小说那么生动、精彩,甚至是生涩,可是,对于当时的我,是最美的文字。
带着对神秘星空的向往,对“东方号”的好奇,我收集了许多关于星系的插图,一页一页复印、整理、收藏,现在已经斑驳陆离。我描画了自然书上的很多星座,一个一个记它们的名字。为了认识星座,我常常半夜起来观看夜空。
我清晰地记得,为了能够看到“天蝎”座,我第一天夜里3点多起床,可是没有看到,根据书上所说,是时间晚了。第二天,我提前了2个小时,终于看到一只巨大的“蝎子”盘踞在天边……你无法知道,我看到它时的心情,怎一个“激动”了得!
画星图成了我的爱好,书上星系的插图,我已烂熟于心,所以我能一眼看出夜空中我要找的星座。那时候,我的视力极好,空气里也没有雾霾,我可以清楚地看见银河,看见牛郎、织女……
就这样,我认识了黄道十二宫、认识了北半球我能看到的所有的星座,每夜看着它们在我头上环绕跳舞、东升西落,我感觉我已经和它们融为了一体。这是我与星星们的约定,这个秘密,只有我们两“人”知道。
3
这个美好的“探星之旅”一直持续到初中,熟悉了星座之后,我不再夜探星空,而是买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不再按捺蠢蠢欲动的心,郑重地写下了“魂归
星河”,正式开始了我的创作,我的写作的“冒险之旅”。
也可以称为写作“滑铁卢”。
那时候,我没有完整的大纲,全凭着一腔热情,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就这样,断断续续,隔三差五地写,慢慢地,小说雏形渐渐显露。
后来,不再天马行空自由驰骋,心中有了方向,尽管我还不知道能写成什么样。
具体情节已记不清楚,中心人物是一个名为“虹”的小女孩,围绕她的主要人物有7个,另有13个配角,是关于某科研基地以及训练未来航天员、最后到遥远的星空探险的故事,只可惜我的小说在第三部分夭折了。
有时文思泉涌,写起来就停不下来;有时苦思冥想,,揪着头发也构思不出合适的情节。幼稚的文字,一个一个、一行一行,一页一页构成了我的梦,我经常翻看、修改,有时推翻重写,就这样,从初一到高三,6年的时光,一寸厚的本子,几近写完。
那部未完成的小说,根本无法和今天的作品相比,但在我心中,它是永远飞翔着的“东方号”。
4
后来参加高考、上了大学,为顺应小时候的科学梦而报了计算机专业,全然没有考虑自己是不是那块料,被一句过时的口号“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蛊惑而进入了理科班。等我真正接触了计算机,才发现,“科学家”,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
可以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硬件结构、软件设计、一门又一门枯燥乏味的计算机语言,诘屈謷牙的专业术语、令我脑海里心幕中的“美好的愿望”消失得无影无踪。上课时老师接近催眠曲般的声音令我昏昏欲睡,可是,为了心中离我愈来愈远、越来越飘渺的“科学梦”,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连电脑都没有普及。我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到了工作岗位也只用了一点点――给单位劳资科设计工资程序。
在单位仅有的一台“长城386”的老式电脑上,用FORTURN 77语言编写、调试了两个月才完成工资程序。不久,市场上的软件纷至沓来,实用、美观程度远远超过我的设计。一年后,主管更换了新的软件,检验我大学三年所学知识的“工资程序”彻底淡出“历史舞台”。
随着工作年头的增多,现实给予我上了一课又一课,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兴趣爱好有所转移。我的小说已束之高阁,再没有多少激情提笔。
再后来,成家,有了孩子,我便进入了一条所有家长都要经历的“高速通道”,围绕着家庭、孩子、老人运转,花费了二十几年时光,直至孩子大了,可以自由单飞。
闲下来的我,突然感觉到迷惘,好像全力以赴跑着跑着,没有了目标与方向。
5
去年的一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常看见一位同事分享的读书信息,其中,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
自此,我知道了――有书共读。
我开始跟着她的分享,听语音领读,那优美的男声、女声,仿佛一缕冬日的暖阳,敲开了冻原的冰面,让我的心河重新融化、流淌起来。
在我们的生命中,能够不离不弃陪伴我们的人或事物并不多,也很有限;而写作,用文字来勾画另一个自己、开创另一片天地,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我们去不了的远方,我们的笔可以带我们去;我们遇不到的人,我们的笔可以帮我们遇见;我们做不了的事,我们手中的笔可以帮助我们做到。可以一直陪伴自己的,是笔尖上漾出的舞蹈,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胸中有书,下笔不俗。”
我的那部处女作《魂归星河》已然不知散落到宇宙哪个角落,或已化作星云,或已成为黑洞,我要重新点燃心中的火焰,继续踏上我的写作征程。
好希望有那么一天,当我白发苍苍的时候,我会躺在竹椅上,戴着老花镜,靠着炉火,翻看着我的书,再次重温多年前我的曾经的美好的梦。
那时候,我的“东方号”,应该找到家,飞回来了吧?
2017年9月9日凌晨3点于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