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双十一,又到了买买买的时候,那么今天的思考,我想推荐一部“有毒”的纪录片,是专门针对“买买买”的
这部纪录片叫《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BBC《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听这个名字你可能就知道它里面讲的主题了,那商家到底怎么样让顾客无节制的买下去呢
这部纪录片一共有三集
第一集讲的是“计划性报废”
那么什么是“计划性报废”呢?
简单来讲就是商家在设计生产元器件的时候会使用一些寿命比较短的配件,比如说手机里面的电池、打印机里面墨盒等等,而这些配件一旦到达了寿命以后想要去更换,通常价格也会比较昂贵,从而达到引导消费者能够不断的买新的产品的循环中
第二集讲的是制造焦虑,比如说针对衰老的美容产品、针对死亡的保健产品等等
第三集讲的是儿童的市场,比如说模糊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市场,像是一些游戏市场、漫展等等
这让我想起最近几年特别流行的“手办”
我之前很难理解一个捏出来的娃娃怎么会卖那么贵,小孩子这种消费群体根本买不起,而成年人已经过了这个年龄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其实它背后的原理就是跟小孩子买到奥特曼玩具一样,你买了一个动漫模型,其实你购买的不仅仅是这个“手办”,而是在内心里面觉得拥有了这个“手办”背后的商家塑造出来的“文化”,所以无论是塑料“奥特曼”还是很精细的“手办”,都是商家在诱导消费者“像孩子一样思考”
不仅仅是这些,这部纪录片里面的内容还对“超前消费”、“家居”、“游戏”、“快餐食品”“支付方式”等等方面都有涉猎
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给你一点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