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过的无数个让人心酸的女人,苍老又疲惫。可你忘了,她是女人。无论年纪几何,她都依旧可以拥有感情,可以追求善良,可以追求事业,可以带出孝子贤孙。
1
我身边有个这样可爱的她,她那么疲惫,却不苍老,她那么艰辛却可以幸福:
她的丈夫贪财好赌,两个儿子才几岁他就满身是债,甚至连孩子上学的费用都出不起。那时候她才刚满三十,还是一个年轻的妈妈,却一人做三分杂工,就是为了让儿子过得安乐一点。她努力工作,牵顾孩子,实是不易。但丈夫的債却连累到了儿子们身上,追债的人,打她、打她的儿子,丈夫却什么都没做,最后他们离婚了,大儿子十一岁,小儿子才八岁。大儿子归丈夫,小儿子她带。
刚离婚她跟儿子连住的房子都没有,为了大儿子免受灾她把自己的积蓄都给了前夫去还债,自己空身出门。带着儿子只能回到自己父母家住,天天听着年迈母亲的哭诉,甚至她父母想把她儿子赶走,让她再嫁,她却什么都没做,只是带着儿子搬了出去。
杂工忙而且赚得少,时间不够照顾儿子,于是她辞了工作,在亲戚那里借点小钱,在街市的主街开了个小摊,会做的不多,只能靠卖家乡特产一种炉夹鸡蛋饼过日子。
2
一开始并不明朗,新开的店并不知名,有人见到也很少买,而且卖饼的摊又多。她做饼耐心,都比别人家的厚实,馅要多,固然做的慢,刚开始那会谁会在那里等她一个饼呢?可是她却一直坚持那样。
后来朋友劝她试一试做学生的生意吧,于是她就搬到校门口卖了,那时我刚好初一,跟她的小儿子同校,没放学都看到她儿子在摊上帮忙,有一次没耐住好奇心就去买了一次。点个饼却等了半小时,第一买的人多,第二真材实料需要时间,等了半个小时拿了个饼,却没有烧到香脆,不禁埋怨了两句,她却说:小朋友不能吃太脆的,上火。那口气就像我妈妈。以后我就喜欢去她那里买个不上火的饼,习惯了那像妈妈做的味道。
后来中考,她小儿子考上了一中,她大儿子却辍学了,因为他爸给不起学费,大学就消散了。她那天在小摊上哭了,她小儿子不知所措。因为那时候的她也供不起她的大儿子读书。她的小儿子曾经跟我说过:不如我不读了让我哥去吧!那时年少,稚气一句:没准你比他好!然而三年后的结果似乎被我一句稚气说中了,他看上了华工。彼时的她在饼店关了一家又一家的时候她依旧坚持着,用心做的事会变好,她的生意越来越好,她供得起了。
3
今年回家过节去了她的小摊,本来只有两个炉,现在有了一排至少八个,她和儿子一起在做饼,可是我还是等了半个小时,不为什么,因为人太多了。我在等待的时候看到了有小车来过这条小街却停下了,在她那里买了十几块饼,不介意等,订下就走了。我多嘴说了一句:不留个电话怎么通知他啊!她回答:哦!熟客来的,有他微信。
我拿了饼要走了,她拉住我:小同学啊,我给你留个电话,想吃就打过来,我让我兔崽子送去。我推迟,她却说:你丫,阿姨还记得呢!熟客要照顾的!哈哈哈。
后来听我妈妈说她的生意虽然还在小摊,但却越做越大了,只是她习惯了小摊所以没开店,隔壁市的人都慕名而来。她的大儿子现在没有工作没文化容易失业,都是靠她养着,爸不给饭就找妈了 。但她却强迫孩子去读技工会计类,只说一句:没文化你要像妈一样劳累吗!
大儿子现在成人高考上了大专,如果可以还想升本。
回家走过那条路,总闻到饼香味,阿姨的笑声传过街道,大家都认识她,好像没有名字,可是无论谁见了她都叫婶婶。家乡习惯叫婶婶觉得比叫阿姨亲。
今年春节,她上了家乡新闻的报道。她是一个平凡却又美丽的女人,因为她是一个一直为孩子付出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