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忙碌有序的清晨,我送女儿到学校,她说想上厕所,我便陪同她一起进去。
学校卫生间安装的全是矮小的儿童式马桶,很人性化。但是我突然发现卫生间的手纸质量真是不敢恭维,轻薄若纱……
我说,“孩儿,这么薄的手纸,你用的时候一定要多叠两张啊。”她却很淡定地回答我,“妈妈,两张可不行,我每次都是叠四张。”“哦,那好那好。”我答应着,在她自信的语气里我突然发现了她的成长……
这里的孩子都是四岁上学,学校和幼儿园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学校意味着独立。
去年开学前,她刚满四岁半,那时我觉得首要任务是教会她把自己的小屁屁擦干净。
有些家长告诉我说,如果有问题可以告诉老师请求帮助。我想了想,觉得依赖老师不如让孩子自己承担,自己学到本领,解决内需可以随心所欲,不必可怜巴巴去要求或等待别人来帮助。
我通过做游戏,玩具娃娃示范,手把手地教,到最后让她独立完成。当然一开始,放学回来,小内裤总是“诗”情画意,每次我都不忍直视地默默拿去洗了……慢慢地过了半年,就发现情况渐渐好转。
什么是成长?学会自理就是成长。从吃喝拉撒到穿衣戴帽,从刷牙洗涮到整理玩具,从生理上的自理最终过渡到心理上的自立……
我实实在在地感到,西方人培养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确实比我们要早一些。
他们每天清晨在校园列队后进入教学楼。然后自己脱掉衣帽鞋靴,换上便鞋,将衣物和餐盒放置固定地点。课间的时候,再重新穿戴整齐,拿上餐盒去院子里吃喝活动,课间结束回到教室,再次脱下衣帽鞋靴……如果遇到体育课,就换上运动服和运动鞋……放学之时,再更换穿戴一次。总之,一上午下来,穿穿脱脱至少要四次,对于一年级的四岁儿童来说,这并不容易。
有一次,我发现她的餐盒未动,问她为什么没吃,她告诉我,妈妈,今天我慢了,刚穿戴好下楼去,铃就响了,我来不及吃,就赶紧又上楼去换衣服……我想象着那个小人儿手忙脚乱的样子,有些心疼,但是我只说:没关系,加油,下次尽量快一点,就可以有时间吃到东西!
这应该也是一种西方教育方式吧,在一次次穿脱衣帽鞋袜的不断重复过程中,孩子们就渐渐学会自理,得到成长。
昨天和我妈妈视频的时候,孩子说,姥姥我去“米格后”啦,姥姥就问是啥呀?其实就是一个超市名称,宝儿一字一顿地说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对我说“对于我姥姥这种人,就要一个音一个音地说话。”
我忍俊不禁,笑她一副大人的口气。然后也暗自惭愧起来,视频交流的时候,我很少考虑到妈妈年纪大了,听力不好,加上网络信号有时不畅,应该放慢语速的。小小的孩子居然可以换位思考,体谅到他人的难处。
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又是成长。
写到这里,突然惊觉明天就是吾儿的五岁生日了。回望五载,悲喜交集,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宝宝的第一声啼哭,看我的第一眼,第一次微笑,第一声叫妈妈……我也依然清晰地记得她给我讲的第一个故事,学会的第一首儿歌。我珍藏着她的每一副涂鸦,每一个丑陋得可爱的手工作品……我深深地知道这一切都将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
一切我都记得,但是,我依然怕有一天我年老体衰,记忆减退,终将不再记得。于是我从生下她,就开始每月记录,记录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童言趣语,调皮捣蛋的故事,每一次的进步与变化……
我突然想起周围有一些朋友和同学,是丁克一族,他们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有些人甚至觉得必须有一定经济基础了,才可以生孩子。
我终于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说几句了。因为他们没有孩子,所以他们很难体会到,孩子就是父母真正最大的财富。他们也不会明白,岁月漫长,孩子在某些时候甚至是父母们生活中强大的精神动力。
有人说女人生个孩子才称得上是真正完美的女人,而我觉得不是完美,应该是完善,受益的是自己,成长的也是自己。而且只有做了母亲的女人才能在照顾下一代的过程中体会到爱与关怀,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祝吾儿生日快乐!
2016年2月29日夜于s市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