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
昨天刚爬上床,一友推开门来找我聊天。我们没有目的的聊着。时而说说自己没钱用,峰回路转时,又说回自己想去相亲找个男朋友,时而说起某个姐姐嫁了一个很高很帅的男生,豁然开朗时,又说起了想去看某明星的演唱会。当然,我主要是那个听的人。我们的话题总是在“别人那么好,自己却很糟糕”之间转来转去。突然间记忆深处的闪烁,刺痛了眼。我说,记得高一时,那个时候桐华的小说很火,有一次同学之间聊天时说起了桐华,同学说她如何的有才,同学说目前她在美国生活,不工作,在家做全职太太。我在羡慕她之余,愤愤的说,这么棒的一个人,为什么不做一番自己的事业呢,太可惜了。同学的回复,即使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深刻地我还记得,同学说,自己过得幸福就好,干嘛一定要一番事业?
之前在知乎看到一个这样子的观点说,学生和工作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其中有一个回答说,学生最喜欢跟风。比如,那个人放学后在教室写作业,那我也留下来。再比如,本来我准备睡觉时,看在别人还在读书,即使睁不开眼,我也要看书。再比如我突然发现这个人总是去早读,去图书馆,那我以后来常去。等等。这种跟风,其实是有一种害怕的成分在其中,害怕自己跟不上别人的步伐,别人走得很远了,自己还在原地磨蹭。
可是,又有谁想到,每个人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呢?那人在教室写作业,也许是等人时的无所事事;那人在看书,因为睡不着,也或许是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而“我”呢?自己的任务也许完成了,也许没有,但是最适合“我”的难道不是睡觉吗?强迫自己看书,效果低,自己也难受。
每个人的目的不一样,要走的路也不一样。我的目的是山那边的海,我会翻山越岭,但是他的目标是一望无垠的平畴,所以他会不停地寻找。而我跟着他,我便会错过我的海,也到达不了平畴,最终什么也不是。
很久之前,说桐华很可惜,是因为那个时候盛行“事业心”,而我自然而然的以为每个人都要有“事业心”。多年后的现在,我依旧常常迷失自己的方向,即使不再跟风。每个人的目的不一样,有些人希望幸福,有些人想要事业,有些人想要爱情,有些人想要梦想。突然想起《致青春,原来》中沈居安说在梦想、尊严、爱情中你会选什么?每个人的重点不同,在乎的点不同。很久之前我想去大连,因为友谊吧。后来的每日每夜的一年里想去的是北京,因为爱情。现在把“去北京”压制在心里,然后想去上海。想了很久,也不知道为什么想去上海。我呀,失去某个人之后,就没有“拼了命”也要努力追求的东西了,生命变得很空洞。
心之所向,既是方向。静下心来,拨开层层迷雾,透过阳光,看看藏在最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