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年关将近,加上月初月末的,单位公司的会议也越来越多,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哎,都怪自己不会讲话,好几次都没搭上领导说话的意思,总是后知后觉。”确实,在会议上,发言就要代表立场,出声便是表明观点。一点点迟疑或者动摇,都有可能造成“没搭上领导说话的意思”。
我思考了很久,发现这个问题不难解决。领导的话要怎么接不取决于你自己,而是取决于领导希望你讲什么。
自古以来,上级征求意见指明要下级发言的都会有很强的目的性,为了就是找个信任的人来配合自己,以便让他的观点更好的获得支持。
举例:宋太宗想削弱地方兵权,私下找了很多臣子,都纷纷同意,可是大多都是阿谀奉承之人,都没有说服力。找来找去,找到了当时的丞相,吕蒙正。太宗推心置腹一番,吕蒙正表示了同意。到第二天开朝会的时候,宋太宗召集文武百官商量节度使军权一事,他提出后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宋太宗为了更有说服力,便要吕蒙正谈一下意见。谁知这吕蒙正看到赞同的人都是这些谄媚阿谀之人,心想不可被误会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于是上奏“还需要从长计议”,结果一些本来持反对意见的纷纷附和吕蒙正,让太宗皇帝实在是感到气愤和失望。
所以领导要你回答时,切不可瞻前顾后,一定要去想领导想要你说什么。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领导让你来做榜样时你却表示做不到。
举例:小王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销售人员,连续几个月业绩第一 。同时,其他销售人员都做的比较差,老板为了鼓励这些员工,特地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给小王定下了下个月非常重的业绩标准,以便带个头。然后又怕众人没信心,特地要小王来发言。而小王看到这个定下的业绩标准,怕自己达不到会影响了工作前途和面子。于是便说道:“上个月能做到5万的业绩,我克服了很多困难,也有很多偶然因素,所以下个月6万的业绩我尽量完成。”
这套说辞乍一看没问题,委婉、谦虚还给自己留了后路。
但再看“偶然”和“尽量”这些字眼,其实是很失败的,“偶然”,那就是说明你的能力并不那么强咯,至于“尽量”便表示做不到。
所以小王的发言是非常失败的。
这里老板的意图是什么?是要你小王做榜样,去鼓励激励那些做的差的员工。是要你小王作为领头军,来接受这个任务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你倒好,直接表示“做不到”,反而使那些本来就任务不想太重的人站到你这一起,老板的观点彻底失去支撑。
最后一点,便是别因为怕得罪了同事而得罪老板。
小李公司有一年基本上没有盈利,老板便想先只发工资,等到公司盈利了再发年终奖。一听到没了年终奖没了,大家都沉默了,这时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老板很是无奈,正好看到了小李,想到他平时属于那种吃苦耐劳的性子,便征求小李的意见。小李一想到没有年终奖,而且要是说不要这年终奖又会得罪这么多同事,所以开口道:“虽然公司没有盈利,但大家都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了,我认为还是发个年终奖好一点,多少无所谓。”
又是一句看上去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又没有得罪同事,又说了“多少无所谓”。
可是领导的本意并不是如此啊!他是想要你带个头说不要了,大家都有个台阶下。所以小李,赢得了同事,却得罪了老板。
那么怎么应付这种问题呢?简而言之,要有好口才,还要会揣摩老板的意思。有人问这不是拍马屁吗?错,拍马屁是去夸张的赞美,而面对领导的指名谈话,需要的是为领导排忧解难,就算吃点亏,能被领导看重也是好的。
如果领导的要求确实不合情理,应该在私下里去和领导交流。公开场合尽量不唱反调。而只要领导的观点和要求合情合理,在被领导点名发言时就不要瞻前顾后,更不能为了自己那一点私利,就与领导唱反调。
要知道领导让你在会议上发言,是对你的信任。发言辜负领导的期望其实也是辜负领导的信任,怎么能获得领导的欣赏和重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