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古代手工业的概况,包括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和三种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第二,古代手工业的杰出成就,包括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三大行业的成就。
第三,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点。
一、古代手工业的概况
1.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的晚期,手工业脱离农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形成了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明朝中后期,江南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三种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产品主要供封建王室、官府和贵族生活消费使用,也包括武器等军用品。产品的流通方式是直供官府、皇室、军队使用,不在市场流通。现在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精美绝伦的藏品,基本上是官营手工业生产的。
民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自主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主要都是投放到市场上。我们举一个例子,毛笔的制作一般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12道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120多道小工序。在众多工序中,以择料、水盆、结头、择笔4道工序要求最高,最为讲究。毛笔制作工艺复杂,工匠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练习才能学会。尽管制作毛笔需要多道工序,但是它的利润非常微薄。所谓的匠人精神,既包含了官营手工业中的精益求精和精美奢侈,也包含了民营手工业把光环都敛于平凡。
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供交纳赋税和满足家庭消费,部分投放市场。在古代,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最为精美;民营手工业的目的最为纯粹,就是为了赚钱;家庭手工业所占的比重最大。
二、古代手工业的杰出成就
1.冶金业
古代手工业的杰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官营手工业的成就,而官营手工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这一讲我们先学习高超的冶金技术,冶金技术包括冶铜技术和冶铁炼钢技术。
(1)冶铜技术
原始社会晚期,古代人民已经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文明”。青铜精品有司母戊鼎(后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美国学者张光直的《中国青铜时代》,讲述的是这一时期中国的青铜文化。
世界上最早的冶炼金属——姜寨黄铜片、黄铜圆环出土于中国,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进行黄铜冶炼最早的国家。古代青铜文化相当发达,比如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单刃青铜刀具,距今约5000年。二里头遗址(夏朝时期)出土的铜爵和网格纹铜鼎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
商朝时期,青铜制造业取得较大的发展。商朝早期,青铜器形成了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礼器等门类,不同器物之间的组合也初步形成,出现了大型的铸造工厂。此时,青铜器上出现了纹饰,比如云纹、雷纹、饕餮纹、乳钉纹等。
商朝中晚期,随着铸造技术与文化水平的提高,青铜器越来越华美。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也叫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是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青铜器,采用分铸技术铸造而成。
与商朝相比,西周的青铜器制作技艺更加高超,崇尚俭朴。这一时期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是长篇铭文,比如何尊上的铭文有“宅兹中国”四个字,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散氏盘、毛公鼎和大盂鼎上的铭文有400多字,铭文不仅记载了史实,也是书法艺术的精品。
(2)冶铁炼钢技术
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两汉时期,发明高炉炼铁和炒钢的技术。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依靠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把生铁块嵌入卷曲盘绕的熟铁;加热过程中用泥封住炉子以防氧化脱碳,让生铁汁中的碳分子均匀地扩散到熟铁之中;同时熟铁内的熔渣在高温下发生氧化而达到除渣目的;取出后再加锻打,令组织均匀。灌钢含碳量较高,又无杂质,所以坚韧锋利。灌钢法快捷简便,极大地推动了熟铁钢刃农具、工具的普及,提高了生产效率。
16世纪以前,中国钢铁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世界。
2.制瓷业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比如距今6000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原始居民已经烧制出了陶器。当然,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都拥有陶器,但是只有中国有瓷器。商朝时期,已经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时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时期,烧制出成熟的白瓷,白瓷的出现是制瓷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北朝能够烧制出白瓷有三个原因: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北方烧制瓷器的瓷土中的铁元素比较少,北方民族崇尚白色。
唐朝时期,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其中,最为名贵的是越窑秘色瓷。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写道: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秘色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是中国古代越州名窑(今浙江一带)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秘色的“秘”意思是机密或保密,“色”的意思是药粉配方和釉料配方。所以秘色就是保密的釉料配方,秘色瓷就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这种瓷器只供皇室使用。
宋朝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五大名窑。五大名窑分别是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五大名窑是宋代陶瓷文化的典型代表。
汝窑在历史上烧制时间很短,只有20多年的时间,传世作品极其罕见,最著名的是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官窑和哥窑都有瓷器的开片现象,尤其哥窑的开片非常讲究,有“金丝铁线”之称。钧窑烧制出彩瓷,比如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水盆。定窑出产的白瓷比较典型,比如白釉刻花梅瓶。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明朝成化年间,成化斗彩鸡缸杯、斗彩三秋杯非常有名。乾隆时期,盛行珐琅彩瓷器。清代最典型的瓷器是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瓷母),清代乾隆年间烧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和彩达17层之多,其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享有“中华瓷王”的美称。现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使用的釉上彩装饰品种有金彩、珐琅彩、粉彩等;釉下彩装饰品种有青花;还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相结合的斗彩。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松石绿釉、窑变等、粉青釉等。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是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另外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从烧制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粉彩、珐琅彩、金彩、松石绿釉等均属于低温釉,需后焙烧。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
清代乾隆时期历时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此时,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聚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别是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巧夺天工。这件各种釉色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
3.丝织业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原始居民开始养蚕缫丝。商朝时期,出现了织机。西周时期,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时期,纺织品的花色达20多种,通过丝绸之路行销欧洲。唐朝时期,丝织业技术水平提高,吸取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时期,丝制品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元朝时期,黄道婆推广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黄道婆是上海松江人,因受迫害流落到海南,向海南的黎族人学习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她回到故乡后,改进棉纺织技术并在江南地区推广。
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朝中后期,苏州、杭州等地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
古罗马称中国为“赛里斯”,“赛里斯”指的是一种小动物,应该是蚕。据说凯撒大帝特别喜欢穿中国的丝袍。
二、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点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第一,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第二,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多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第三,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第四,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
第五,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第六,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享誉世界。
第七,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受到农业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