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铸九,前面已经作过介绍。
这里要说的是与高铸九互相勾搭的湖匪老魏三,他与高铸九相比,那是洪泽湖西一个比高铸九势力还要庞大、手段更为狠毒的大匪首。
老魏三,1895年出生,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西北小朱庄人,本名魏其富,因他在家中兄弟之间排行老三,故人称魏三。
“老魏三”这个名号是魏其富在当了土匪后,人家给他起的一个绰号。
由于老魏三这个绰号人叫的人多了,他在洪泽湖西成子洼一带又恶名在外,名声太响,因此他的真名在平时就很少有人去叫了。
到了后来,"老魏三"的魏其富这个真名,倒是很少有人能够记起了。
老魏三其实本来也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后生,但是随着民国初期洪泽湖西匪风日盛,他在拜了青帮的分支江淮帮的洪泽湖西地方首领许和途为师后,他就忘记了穷苦人和善的本性,而变成了一个手段十分残忍凶狠的湖匪,并继而还成了横行洪泽湖西成子洼一带的悍匪。
老魏三不但为人胆大心细,心狠手辣,而且还很有头脑,具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因此聚集在他周围的湖匪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受他管束的人马越来越多,从而渐渐让他成了气候,成了皖东北骆马湖通往洪泽湖成子洼中、下湖一带有名的湖匪中的“总瓢把子 ”。
当时,洪泽湖西的土匪都有他们的势力范围。成子洼一带分上湖、中湖和下湖三个地段,睢宁城以西叫上湖,睢宁城以南至泗县的刘圩叫中湖,泗县以东往北叫下湖。老魏三的主要势力范围就在骆马湖通往洪泽湖区的中、下湖一带,这里属于当时江苏省睢宁县和安徽省泗县管辖的搭界区域。
说老魏三手段毒辣,那是因为自从他做了洪泽湖西湖匪总瓢把子后,他在洪泽湖西接连做下了累累血案,令湖西男女老少闻其名,无不胆颤心惊。
在老魏三所造下的那些桩桩血案中,尤以屠戮后来任国民党宿迁县长的鲁同轩的族人最为惨烈。
鲁同轩是徐州市睢宁县高作镇南十里的十家墩人。十家墩四周是湖荡地区,四周居民常来这里割草捕鱼,因为从远处望这个地方很像一个大石墩,所以十家墩又叫石墩圩。
这十家墩到了民国时期,住有四百余户人家,这些居民以鲁姓、张姓居多。圩内老百姓大多数为穷苦人家,只有鲁同轩所在门族的那几户姓鲁的家里还算比较殷实,然而这样的村庄正好是土匪平时易于抢劫掠夺的地方。
村民们在经历了匪患骚扰后,为了防备湖匪来袭,他们在圩主鲁子云、董事鲁子桂、鲁奎义、鲁怀孔等人的率领下,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了大刀会,习武练功,抗击土匪侵扰。圩里民众还筹钱购置了三门土炮和一些枪支,因此后来小股土匪一般就不敢到十家墩来骚扰了。
那些土匪不仅不敢到十家墩来骚扰,有时候他们在别处抢劫过后路经十家墩附近时,还会遭到十家墩内守卫壮丁的枪击或追赶。由此一来,那些土匪与十家墩就结下了梁子。
由于十家墩已经有了比较强的防守,平时附近村庄的人,一旦遇到匪患,他们也常常跑到十家墩来避祸。在老魏三攻打十家墩之前,附近村民约有数百人住到了十家墩内来避祸。
十家墩四周建有石垒的围墙,设有三个圩门,平时东门用土袋垒起来堵上,白天只留有北门、西南门供人通行,晚上这两个大门也会被锁起来。每天24小时,十家墩四周都有村民手持刀枪站在围墙上守卫,整个石家墩防守严密,戒备森严。
老魏三做了洪泽湖西土匪总瓢把子后,听了土匪们对十家墩的汇报,他发誓要拿十家墩开刀,踏平十家墩,以树自己威风。
老魏三对他手下的那些大小匪首们说:“我若打不下这个十家墩,我老魏三就不姓魏!"
为了攻打十家墩,老魏三从上、中、下湖调来了刘荣铎、刘广益、陈茂昭、梁家山、邓五等十余股土匪,约有一千四五百人枪。
老魏三让这些匪帮先行分别占据了大小顺庄和关帝庙圩,并将附近一带村民的耙齿拆卸下来充作炮弹,准备用于对十家墩强攻。老魏三还命匪众们准备了几辆牛车,备上柴草火药,以用于火攻圩门。
住在十家墩里的人闻听老魏三要带领众土匪来攻圩,他们同样也在加强战备。他们连夜赶制了大刀、标枪,让圩里的四百多个青壮年男女人人都有了一件近战的武器。民众们还收集起了犁、铧等生铁器具,把它们砸碎后用来装炮,许多石糟、石料也被砸碎后抬上了圩墙,堆在那里备战。
圩内民众按居住地就近划分了各处把守圩墙的地段,派人日夜轮流守卫。负责指挥战斗的人,不断巡查督战。
十家墩内的大刀会青壮年,赤膊,扎头巾,腰勒红布带,手执利刃,杀气腾腾。
见此情形,四周来此避匪的乡民们也自发地组织了起来,拿起了棍棒刀叉,与庄丁们一起参加了守卫。这样加起来,当时十家墩内能够参加守卫作战的青庄年就达到了七、八百个。
在老魏三攻打十家墩的前一天,老魏三派人给圩董鲁子桂送来了一封信。在信中,老魏三叫圩内准备一些米面、鸡蛋和煎饼,以求宽恕。
收到老魏三来信,圩董鲁子桂代表圩内众人坚定地回话道:“圩内米面、鸡蛋、煎饼没有,迎接你们这些土匪的只有铁钉、犁头和子弹头。"
在圩内毫不服软双方剑拔弩张的情势下,老魏三调集的各路土匪人员都已到齐。老魏三随即指挥一应匪众对十家墩进行了合围,并占据了十家墩圩外的附近房屋,掏枪眼,以便射击。
1927年8月17日下午,众匪在老魏三发出的两声信号枪响后,分别从东、南、北三面对十家墩发动了猛烈进攻。
土匪队伍前头有人扛着红旗,匪众们枪上都系着红布条向十家墩围了过来。守圩民众见土匪发动了进攻,他们便也开枪迎战。
双方一直激战到天黑,土匪发起了数轮进攻,并曾一度攻到了十家墩的圩墙下,但是都被十家墩内防守民众用刀砍、枪戳、石块砸,予以击退。
半天下来,十家墩圩墙外的河沟里不少地段几乎填满了土匪的尸体,守圩的民众也有了很大死伤。
第二天一早,老魏三发起了狠,他再次组织起众匪发起了强攻。这次进攻,土匪用牛车装满了麦草,然后浇上煤油点燃后,向北圩门推去。
老魏三亲自持枪压阵,不许众匪后退,前面的牛车被圩内土炮击中后倒下,后面的牛车又跟着攻到。土匪们如此采用牛车连续火攻,终于烧着了木制的北圩门。
在圩内指挥战斗的圩董鲁怀孔,见北圩门被烧着了,他立即带人大呼着前去救火,不幸中弹身亡。
土匪们见北圩门被烧毁,随即又用土炮轰击圩墙,圩墙被轰塌了后,村民门就用门板、土包填堵上,土匪从哪里攻上来,就在哪里被民众们打下去。
就这样,双方又一直激战到第二天下午,十家墩的圩墙和圩门终被老魏三带领的众匪攻破。
这时,圩内也已弹尽力竭,无险可守,大刀会的会众们在与众匪徒展开了一番肉搏后,终因寡不敌众而被迫撤走,十家墩遂告失守。
土匪攻进了十家墩后,见人就杀,见物就抢,见房就烧,连猪圈、羊圈也不放过,圩内3000多间房屋顷刻间化为灰烬,不少没来得及逃走而藏于屋内的村民也都葬身于火海之中。
土匪退走时,还掠走了剩下的140多人。对待这些被掠走的人,匪徒们把刀尖往上埋在泥土里,然后逼着这些人坐到刀尖上去,这些人就这样不少被他们杀死在路上。
十家墩这一次全圩被惨遭杀害的村民共计827人,另有伤者四五十人,有的全家遇难,鲁同轩的父母和姐妹也在这次匪患中全被老魏三杀害。
十里墩经此一劫,元气丧尽,十里墩惨案也成为了睢宁县历史上最大的匪案。
老魏三虽是这样一个作恶多端的悍匪,但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日本人攻打到蚌埠城淮河岸边的时候,老魏三也照样被江苏省的韩总司令收编成了国军。
那是1938年7月,随着日寇侵华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民政府实行了“联匪抗日”的政策。老魏三见有机可乘,他见一边可以拿国府军饷,一边还可以继续为非作歹,他便接受了江苏省政府韩部的招安,被韩总司令委任为江苏省游击纵队独立旅旅长,还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老魏三在接受了国民政府招安时,他当时手下直接控制的土匪有1000多人枪,另外再加上他控制下的洪泽湖西大小匪帮,老魏三手下当时统辖的匪徒实际有3000多人枪。
1938年10月,日军打过了淮河后,在攻打泗县和睢宁县城时,老魏三为了守往自己的老巢,倒也奉命率部与日军进行了一些战斗,他手下的徐五(徐耀庭)还在保卫泗县县城时英勇战死。
老魏三见日军攻势凶猛,他就率队仓皇逃离了洪泽湖西,移防到了洪泽湖东岸的淮宝地区蒋坝镇驻守。
老魏三虽说被韩德勤招了安,但是他的匪性从来也没有改变过,他除了带在身边的武装外,他在洪泽湖上和洪泽湖西一带依然拥有大量的“黑武装”,继续为他控制和威胁着洪泽湖区和成子洼一带的渔民,照样在洪泽湖一带为非作歹。
在盛子瑾离开了皖东北后,除了日伪军和李品仙属下的马馨亭、许志远等皖东北顽固派的反动武装外,老魏三、高铸九等匪帮越来越成为我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巨大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