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总是纳闷,为什么从小学起,就有着数不尽的烦恼和所要为之而奋斗的东西。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就算一个阶段毕业了还要准备下一阶段的学习。那些多是不情愿的。甚至到了现在,每到期末,也会是一样的煎熬难忍。人难道在世上,就是为了要解决这些烦恼吗?匆匆,忙碌,让我们没时间去静下来思考,只是在人潮涌动的人群中被迫前进,在这路上,我们是否该考虑,这些我们是不是真的喜欢。
大一这半年多的时间,我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公共课上,而是每节课坐在教室的最后,追寻自己所想。空余的时间很多,但我依然觉得很充实,很紧张,因为有了自己的时间,我开始喜欢思考,看看自己之外的世界,看看人,看看事,从他人身上学到些东西。很多人选择了安逸,而我选择放弃一些,投入到我更在意的地方。谁说一定要兢兢业业投身学习才有出路,所热爱的,将它们培养成优秀的能力,也是个好的选择。
残酷的现实也许不得不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并不是由得我们选择的,但在一个大环境下,在众多的无奈当中,我们可以去找一些更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有个喘口气的机会,纵使很多的不情愿,也会有些选择比当下的紧张压抑更好一些。
高三的最后阶段,临近选考考试,每天重复的课程,千篇一律的上课方式,还有来自周围老师、同学的压力,加上一些小事,让我的心态在那段时间崩溃了。人的情绪往往积压很久,在某个触点上顿时爆发。在打回家的电话中我泪如雨下,说不出哪里不舒服,只觉得非常压抑,相识一座积蓄已久的火山,在那一刻喷涌而出。于是我向老师提出自学,在接下来的一星期在家自主复习,并且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个星期在家我过得很充足,也是那段时间让我不至于走向沉闷迷茫。在跟随和脱离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尘世待久了,再回到桃花源,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这样的选择,需要勇气。
选择恐惧症,当下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有这样的症状,也曾看过一句调侃“哪有什么选择恐惧症,还不是因为穷”。其实仔细想想,选择恐惧症其实确实是不存在的,当把一个名牌和一个地摊货摆在我们面前,想都不用想我们选的一定是名牌,我们每次摇摆不定的其实是需要个安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心里早已有答案,在得到肯定了之后,遍更加确定,选择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难。
上个学期,可能是刚刚进入大学,对自己有了钱之后比较地放肆,想到什么就买,但是毕竟是学生党,出手也不会特别阔气,也经过各种对比之后最后敲定相对便宜的,我以为那会是我四年的常态了。但却发现,这个学期,我不再想买那些便宜而没有实用性的东西,而想要一件东西用的更持久些。自古钱货相合,所以不愿再将就。除此之外,知识本事无价之物,用金钱来衡量多少也不为过,对于买书,我向来不会吝啬。
走过人生中的一个个阶段,我总是越来越不懂过去的自己,脆弱,胆怯,不敢面对选择,而现在,自己看开了很多,当面临一个选择时,心中的明确答案占据了绝大部分位置,权衡二者会选出那个认为更正确的决定。不论是加入学生会,选择未来不再留下,还是众多人沉浸自由时,选择尽早地拥有新技能。每当看到他人坐享成功的喜悦,反观自己,不是时间不够,而是选择不够果断。
人总要学会脱离群体,不盲目跟从,不迷失方向。小的时候有父母的羽翼,他们带着我们飞到蓝天,但我们却不能依赖,甚至有时他们规划好了更远的路,哪也不妨碍我们自己做出选择。总要有一天,你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人,总要有一天,我们要一个人面对午饭吃什么的纠结。
成长,似乎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我们要抛弃很多任性的小情绪,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迁。成长,也让我们面临很多选择。没有了爸妈,没有了天天关注你的老师,成长让我们渐渐地成为了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
想想你曾做过的决定,满意是否大于失望?人生不可能充满遗憾,这次迈出的这步,说不定就是成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