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总有一种细腻的治愈感,让困惑、迷茫却又孤立无援的孩子获得向前的力量。或许是出于这样的原因,顾鹰在正儿八经接触到“儿童文学”这门课程时,便一下子对童话产生了兴趣,随即开始进行创作。
这样的创作并非毫无根基。顾鹰自小热爱阅读,一直徜徉在文学的海洋,偶尔的涂涂写写也能满足她一时兴起的表达欲。当有了一个方向后,真正的创作便显得尤为顺其自然。
1999年,顾鹰在《东方娃娃》上发表了第一篇童话,算是“出道”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顾鹰在编辑老师的介绍下接触到了一大批优秀的绘本、在活动中切身领略到了儿童文学的魅力,这给了她极大的震撼以及后续创作的启发。
而真正使顾鹰坚定不移创作儿童文学的人,应该是她的女儿。“当了母亲后,从孩子身上获得很了多灵感。童心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像文学一样令我着迷。”顾鹰说这些话时,也像童话一般使人着迷。
女儿还小的时候,顾鹰习惯在三更半夜写作,白天陪伴孩子发生的种种,都能作为素材被写进故事中。随着女儿的长大,她和孩子交流的话题也越来越多。
除了聊学习、工作,每次一写完作品,她都会第一时间给女儿“审阅”,女儿也会提供一些建议,“我会参考她的建议做一些调整,我觉得我女儿的阅读品味还是蛮不错的。”顾鹰说。
就这样,顾鹰相继在杂志发表了300多篇作品,出版《狗先生》、《我是桑果果》系列等二十多部儿童文学作品,叶圣陶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具有含金量的奖项也被她收入囊中。这样的成绩对顾鹰来说担得起“作家”这个头衔,也似乎完全有了全职写作的资本。
但顾鹰认为,全职作家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身份,虽然可以确保创作时间不被打扰,但很有可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无法进行遵从自己内心的创作。目前从事报刊中学生作文版面编辑的她,也希望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向孩子们靠近。“儿童文学的写作应该是让我重新变成一个孩子的过程。”顾鹰说。
而在审视自己的作品时,顾鹰说:“我只是在朝圣,永远走在路上。”实际上,无论是幻想题材还是现实题材,顾鹰温柔、细腻却又充满力量的语言及故事都能让孩子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甚至帮助他们坚强、独立地去面对、解决生活中被大人忽略的一些问题。
“最近刚刚完成了一部长篇儿童小说,题目叫《米呆捡到一条狗》,一个孩子捡到了一条刚出生的小狗,把它带回了家中,没想触发了一场家庭危机……这部作品中我关注了一些家庭中比较现实的问题,比如亲子教育问题等等,它代表着当下的某些焦虑,我希望孩子看到一个曲折而温暖的故事,而大人看了,能心有所触。”顾鹰透露。
谈到接下来的写作计划,顾鹰说准备写一些散文,用来梳理自己的童年。“很多人的创作经验都是从自己的童年获得,我写了好多作品,但从来没有运用过我童年的素材。童年在我的记忆里是一块冰封之地。我希望用散文这样一种纪实的手法去回顾我的童年,梳理一些内心的迹痕,从而能使我重新抵达一个明亮的童年。”
一个热爱生活和写作的人。
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