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国学?》
中国《国学》包括哪些内容?
在中国国学中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虽然国学不是哲学,但是国学的发展史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无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拣出来,设立学位要找基本依据,全面复兴中国的国学文化,实行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复兴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文化,才是真正的国学复兴之日。国学的现代化就是把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中的文艺、文化知识科学化的复兴起来、现代化起来。中华国学其宗旨,乃是以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其中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是在古代“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乃是“为生民立命“之术;其中五术,乃是 “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包括“山、医、卜、命、相”等。 被今人疵垢为“迷信”,那些轻易否定一切“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的人,其实他们很少站在与人生存在状态息息相关的终极关怀的立场上,去认真的探究天人之际的真切意蕴与内在价值,去拉近生命存在与天人之际之间的间接和直接联系,在传统与时代、学问与生活中架设一架沟通的桥梁。大国学论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鉴于此,国宝级学术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接受采访时高瞻远瞩的提出“大国学”的概念,“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因此我想,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学,东西南北凡吾国域内之学,都可称为“国学”。
秦始皇焚书坑儒都没有烧掉的《易经》能生存发展到现在,很能说明问题。
我们要重建国学,振兴国学。中国的前文学家给我们的启发,我们要仔细的领会。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用一个真挚的心来享受国学。这么好的一笔属于自己人生财富,为何不好好的去深读呢?一个称职的中国人必须学好国学。而不是指你对它感兴趣就去专门学它,研究它。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去了解它。它不仅可以加强你对人生的认识,还可以将你的个人修养提升。
医、易同源,孙思邈说过:“不知易,不能为良医,还有句俗话叫,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易经在古代很有地位。”
中医中药:顾名思义就是中国的医学和中国的药物,没有其他的概念,但是很多的专家却把中医中药神秘化,中国医学的概念,是先让人们怎样不得病,就是顺四时,应天感悟,爱惜身体,就是爱护自然。《黄帝内经》讲解的最为详细。万药皆有独到的灵性,凡药皆有三分毒。
人得天地全气,七情和五脏密切相关。正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具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以得天地之全气。中医的所谓药,不论草木金石动物昆虫,都只得天地之偏气,都具有偏性。人得病是气出现了偏差,所以中医用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都有其特殊的作用。总而言之:“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唯一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