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格林伯格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诙谐地揭示了攀比之心对于人们的影响。他提到,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攀比。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事实上,攀比也属于评判贴标签的一种形式,而攀比的结果就是让自己或他人变得不幸福,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叫:“人比人,气死人” 。
01 教育攀比
前段时间看了湖南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少年说》的一段视频,有个女孩站在台上质问妈妈说,“妈妈,您经常跟我说,你看XXX家的XXX,她学习成绩多好;你看XXX家的XXX,他多自觉,您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您总在我的耳边唠叨,你的好闺蜜XXX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学校第一!全联盟第一!但是妈妈,孩子不是别人家的就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面对孩子在台上声泪俱下的控诉,孩子的妈妈却不以为然地反驳道:“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对你提的要求是我认为在你能力范围内能达到的,我希望你能够更加优秀。” 最后,女孩被妈妈怼得哑口无言,最终黯然离场。
看到这一段我也很感触,现在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优秀,再优秀,常常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却往往忽视孩子所做的努力,这让孩子的自尊心承受了很大的打击。
对于这些家长,我想问的是,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给孩子挫败感,到底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还是因为您为孩子无法满足您自己的那颗虚荣心而感到失望呢?
记得我小时候,我父母也会常常拿别人家孩子跟我比,那时候我就很是反感,长大以后,我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从来不会拿别人的孩子来打击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做某件事的过程当中我只会关注孩子有没有想办法解决问题,有没有足够努力,如果孩子都做到了,剩下的就静待花开。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
02 生活攀比
叶倩文有一首老歌《真心真意过一生》,歌词中写道:“时时刻刻忙算计,谁知算来算去算自己”,仔细想来确实是这样,人这一辈子忙忙碌碌一生,为了功名利禄费机关算尽,搞得自己一辈子不快乐。殊不知,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我们为什么会有比较之心呢?
1)社会价值观影响
受到当今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影响,很多人误以为有钱、有地位、有名望,就会过得幸福,因此大家都为了这个所谓的“幸福”目标相互竞争,暗自较劲。
事实上,很多家财万贯的人并不一定幸福,家庭不和睦、情志抑郁的大有人在。
2)匮乏之心
追求功名利禄的本质原因就是内心的欲望在驱使,而欲望的源头来自于内心的匮乏。试想一下,一个内心富足的人,怎么会成天要这要那呢?内心富足自然就不会和别人去争抢和计较了。
03 如何放下攀比之心?
1)改变价值观
要放下攀比之心,就得先纠正错误的价值观。
正如古典老师在他的书《我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当中说到的一样,人生不仅仅只有高度(名利和地位),还可以有深度(专注、匠人精神),有宽度(多元化的人生路径),有温度(自由自主)。找到能够让你真正感到幸福的价值观,并为之而行动,生命才活得更有意义。
2)向死而生,丰盈自己的内心
生活需要断舍离,我们要认清哪些是我们生存必须的,哪些只是我们欲望所驱使的,做好减法。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假如在这个世界上还剩一天,还需要什么?
也许,我们只需要阳光、水、新鲜空气和少许的食物以及一个安身之所而已......
当我们学会了向死而生,才能让自己内心变得富足、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