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女儿想要削铅笔,可转笔刀怎么找也找不到了,没办法,我只好找了一把美工刀来代替。
美工刀太锋利了,女儿也没用过,这项工作只好由我来完成。削笔刀一拿,满满的回忆涌上心头。
我上小学的时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时削笔很少用转笔刀,即便是那种最简陋的转笔刀也是高档奢侈品,拥有一把漂亮的削笔刀,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了,需要珍惜保养,钝了还要自己磨一磨,谁舍得扔?谁敢扔?
那时削铅笔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首先不能毛手毛脚地削断了,铅笔同样珍贵无比。然后要削得舒适漂亮,削的圆锥面要稍长而均匀,这得保持削笔时的一个稳定力度、角度,削完之后还要用小刀把棱角来回打磨一番,让它光滑,这样握笔不硌指头,有些“高手”能基本达到转笔刀的光滑效果。每每削完,都不由自主反复欣赏陶醉,或者对同学炫耀吹嘘一番——那应该算是艺术品了吧!
于是有些手艺好的人便成了“师傅”,一些笨手笨脚的同学便厚下脸皮请“师傅”帮忙,削几支“有面子”的铅笔,“小师傅”们也乐此不疲,自尊心十分满足。
记忆尘封,触之即开,我当年也是一位手艺不错的“小师傅”,只是这些“当年之勇”你说破天,孩子们也只是呵呵一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