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时候,当家庭关系得到改善时,尤其与青春期孩子相处时,总希望这种改善后的关系一直好下去。本来两天挺好的,第三天又出现问题,内心就会不舒服,就会对对方有期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情不可能一马平川,一帆风顺。
经常当孩子做的不好时,开始还能泰然,时间稍长就会有情绪袭来,还不能马上刹车,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好在事后会进行觉察,后知后觉,给自己力量。安慰自己做的已经很不错,只不过有时会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继续努力吧!
希望一帆风顺其实是自己对那种状态有些依恋,幻想一直可以维持,认为自己做一些让步,做好自己就可以。岂不知“做好自己”几个字内涵太深。人生三事在于一,做好自己的事,本质上就是做好自己。当自己没有接纳自己,没有做好自己时,怎么可能接纳别人?当我们把自己想象得很悲惨时,就会把这种悲惨的情状投射到他人身上。
开学后,孩子还是比较积极的,昨天曾感叹自己想的很好,可就是做不到。当听到他这句话时,想想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说的到做不到。只要他能有这种意识,总有一天他会努力改变的。
犹如昨晚,回家后自己说要争取十点钟睡觉,一个小时写作业,一个小时复习记背,还要用番茄钟来约束自己。可事实上,他没有按照这样来做,吃完饭玩的差不多了才开始动笔,在写的过程中一会儿做这个,一会儿做那个,不能专注。坐在地板上做瑜伽的动作,把头贴着地板,说自己柔韧性好,又是把自己的一只脚抬起放在后脑勺处。看到这些行为,心中难免又想数落,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给自己一个调节呢?尊重他的节奏。
自己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两次说往后拖延。不管怎么说,他还是尽力想做好,还是有所谓,没有无所谓,有所谓比无所谓要好。
出现这样拖拉的后果,可以说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海恩法则:事故之前有征兆,征兆之前有苗头,苗头之前有隐患。如果说拖拉是事故,在一年多前就有了无数次的征兆和苗头,那时只会催逼和打压,并没有消除隐患。久而久之,习惯形成,如果那时注意亲情培养和人格引导,也许就不会这样。
世上没有后悔药,世上没有速效药。做好自己,言传身教,亲情第一,培养自信,接纳现状,从零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