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老孃讨论关于未来。说了很多种方案,其实啊。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掌握一项不用上班的技能,自由度高的职业。
—要怎样走到未来呢?
我正在摸索。
——要什么样的未来呢?
想做一家小店的兼职店小二,书吧?咖啡厅?…其实都不需要刻意强调,但又希望是喜欢的吧,随缘而定。而喜欢和随缘似乎又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命题。希望自己可以依靠拍照、文字为生,偶尔卖卖一切可以卖的东西。建立一个社群化的营销空间。其实我不想叫ta营销,但为了让美好的“不务正业”变的正当点,嗯,需要置换一下用词。周末节假日的时候带带团,有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到小窝,那就带他们进行一个深度游。等某一天摸索出自己能接受的模式,说不定也可以把行走变成一门营生。等我攒够足够多的钱,我就把家里的老宅从父辈的手里盘下来,希望我赚钱的能力能在某一天赶上或超过我大大和老孃,这样就可以赶在他们推倒老宅之前把她留下来。她可是我奶奶的骄傲啊。保留她外面的壳,从内里重新打造翻新一番。开个小店,作为社群的实体存在,我想把她称之为家,奶奶家。一楼吃食、聚会、闲谈,二楼改造成青年旅社。屋外曾经给爷爷盖的小屋我也想ta在,做一个小小的书房延展。春天的时候,在网上社群发布消息,邀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奶奶家吃顿奶奶做的饭、埋下代表对未来一年期冀的种子(土豆、玉米、花…看心情吧)。盛夏为大家备好西瓜和幕布,等待累了的你们能想起奶奶家。暮秋的时候组织登高,去看鸡足山的日出,去征服那些不知名的山。隆冬来临的时候,发布收获的消息,宾川没有冬天,没有那种潇潇洒洒一起白头的冬天,准备好火锅的底料,坐等你们来。一起去收获春天时埋下的种子结的果。雾气萦绕,期冀实现了几分,未来一年我们种点什么好……
小时候老孃老说我读书读多了(小的时候不喜欢外面的世界,不喜欢出门,就爱宅在家里,因为那个时候网络没有那么发达,就喜欢捧着一本书),想事情总是喜欢理想主义化,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嗯,现在也是,不过也算有点长进,至少会思考多方面原因,潜在风险,会脚踏实地,或者说总是偏执的非要把这些理想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孃说我是理想主义者的次数开始减少呢?大概是高中吧,或者确切的说是她开始说我开始脚踏实地做事情,有实干精神的时候吧。
所以和我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