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时分,女儿放园陪她在小区里运动,旁边也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耍。
一位母亲半蹲着用手拉着儿子,不让他坐到地上玩,这时有一位奶奶牵着小孙女也过来了。
年青的母亲说,“你那个更好,不会坐在地上,弄脏了衣服。”
那位奶奶说,“哪里,我这个胆子小,不敢坐在地上。”
她们的谈话让我想起儿子小时候在幼儿园经历。
那是孩子上中班的时候,一次老师反映说,“你的孩子胆小!”
作母亲的听了这话,心里当时咯噔了一下,不过我还算冷静。
我问老师,“你发现了什么?你哪方面判断他有些胆小?”
老师说,“他上课时都不举手发言。”
我若有所思,点点头。但我对老师的话不敢苟同,心里知道凭这一点来判断孩子胆小有点以偏概全了吧。
我问老师,“那他有没有举手,他是否有认真听老师讲课呢?”
老师说,“那他倒是没有开小差。”
一次家长入园机会,我观察到孩子虽没有热烈举手发言,但却看到他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伸长脖子听老师的课。
回到家,我说,“宝贝,你很认识听老师的课,你可以回答老师的提问,为什么没有看到你举手发言呢?”
孩子说,“我举了手,但老师没有让我回答,所以我就不举了。”
原来他并不是胆小,或许我要对儿子有更多的了解。
既是这样,我也不好责备他什么了。我说,“妈妈明白了。”
孩子要升小学了。小学部的副校长专门到幼儿园开幼小衔接的座谈会。
校长特别要求家长们要告诫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不要那么太快太多地举手发言,一些孩子还没有想清楚就举手,有时候会扰乱课堂秩序。我想这大概是幼儿园里老师们鼓励的结果,这让一些孩子也因此还没有思考就要争抢着发表自己的观点,特别是那些快节奏的孩子。这让我更多地了解到儿子的一些特质,他爱思考,关注细节,也更谨慎,有时要想清楚才会作出决定。是的,他不同于别人,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在离园时装环保秀上,儿子虽然要单独出场,但他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让我很自豪很欣赏!
看到他出色的表现,班主任笑着对我说,“他并不胆小喂!”
我点点头,笑着看着她。
是啊,他举不举手与他胆小无关,他没举手,或许反让他有更多思考空间。
很多时候,我们评判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去与别的孩子比较,却没有真正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更可怕的是,那些评判里带着负面和否定,这不是建造孩子,而是贴标签,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因为,孩子小时候对外部给他的评价并没有反思和分析能力,容易照单全收,老师和家长们这些在他生命旅途中重要人物的评价易发展成为他的自我评价,而负面评价极容易造成他对自己负面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一个拥有负面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的人即使他拥有超乎常人的能力,也不能发挥良好。他拥有写作的能力,但是他告诉自己说“我不能”;他拥有销售能力,但他告诉自己“我不能”。他内在的那个小小自我导致了他的退缩和被动,也导致了他人生的低效能。
圣经要人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因为话语带着力量和能力。父母和老师们第一重要的是去了解我们的孩子,也要谨慎自己的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