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后,就上了进化的快车道,从原始人进化到现代人用几十万年。从有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到现在也有五千年。可以说,现在人类是站在文明的巅峰时期。又是上天,又是入海,还有了宏大的宇宙级计划。但是,人对自己恐怕是知之甚少。
古时候,有性本善也有性本恶。
我认为,人性只有在自我保护能得到充分满足下,是性本善的。反之,就会为了满足前提可能转变成性本恶。
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学过的知识去将身边的人和物进行区分。为了简单方便,我们通常分为两大类。
有益和有害。
小时候,我们课本的知识就告诉我们一些常识。
比如:青蛙是益虫,因为它能帮助农名伯伯吃害虫。
比如:蚊子是害虫,因为它们会叮咬人类。
再比如:七星瓢虫是益虫,因为在庄稼地里吃害虫。
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用自己的好恶简单粗暴进行分类管理。这种管理叫科学,但是如果以个人的好恶来区分管理,情况就不一样了。
假如,一个人以自己的喜好对身边的人进行好人和坏人的划分,那么通常我们会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自私。显然以全人类为单位,就方便许多,除非害虫有议会制对这种集体自私的行为提出抗议。
我们发明了害虫和益虫的概念,来进行保护农作物财产免收损失。实际就是进行自我保护。在农产稳定了情况下,我们可以发挥人性的善,提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口号。所以,看到濒危动物,看到我们的大熊猫就开始泛滥爱意。假如这个世界变了,我们发现熊猫无限繁殖,并严重威胁了农业生产。那么,大家就可以想象一下会是什么场景?会不会上演像电影《狼图腾》里,80年代内蒙古的捕狼运动一样对待我们的国宝的悲剧呢?
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个人行为。虽然被文明教化了几千年,但是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受心理活动驱使,而心理活动就必定有一个目标为引导。已经成人的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社交技巧掩饰内心活动,久而久之成为自然,如果不深思还真发现不了人性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每一次思考和每一次行动。
喜悦,自卑,虚弱,恐惧从来离开。
那就恐惧来说吧
小孩的求关注,实际就是对恐惧的抵消行为。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很喜欢求关注,在家里当大人们交谈的时候忽视了他们,他们就会各种调皮捣蛋,以此来吸引你注意力。有时候我们常常觉得这恰好证明了孩子的天真无邪。
这话虽然也没错,但我还是喜欢更仔细剖析一下更深层的意义。
人生下来后,基本属于无意识求生,生命的本能就是寻找食物,维系生命。我们看到婴儿在妈妈怀里因为没吃饱奶哇哇大哭,会觉得可爱。但是在婴儿的意识里是食欲没有满足,进而产生恐惧,以哭来抵消心中看绝望。这种技巧一直延续到我们成人后,依然奏效。所以,人到绝路的时候往往忍不住嚎啕大哭,哭完仿佛自己没有之前那么绝望了,尽管客观事实并没有因为哭而改变。
因为任何生命刚刚出世后都是脆弱的,所以恐惧,虚弱就一直伴随着人的生老病死。
儿童时期,虽然有了自我意识和思考能力。但是并没有学会如何抵消恐惧。因为大多时间和妈妈在一起,所以就学会从妈妈那里获取安全感。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哭的时候,只要妈妈抱起就能获取极大的安全感,然后才能慢慢平复情绪。
我们再回到刚才小孩喜欢求关注的话题。因为稍微长大一些后,潜意识里能理解妈妈的暂时离开,对自己来说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他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抵消恐惧的安全感缺失了。所以,她要补偿这种心理,就开始动用自己掌握的一切方式,重新获取妈妈的注意力。这种动机一直持续到他自认为可以独立掌控环境,自主建立安全感为止。
我们为什么长篇大论的说这么多儿童时期的心理活动呢,因为我们大人深层是心理活动和婴幼儿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我们掌握的生存能力,掌握的控制情绪的能力,有了知识体系,有了掌控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自信。所以,我们的心理活动更成熟了。但,很遗憾,这是一种假象。
人性只有在自我保护能得到充分满足下,是性本善的。反之,就会为了满足前提可能转变成性本恶。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成人学会了运用各种技巧掩饰自己的情绪,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察觉。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有意识的行为是文明教化的表现,那么潜意识的行为就是原始的残留,而原始的情感没有善恶,只有为了生存的利弊。这就能解释,无论接受了如何高的教育都无法抵消:喜悦,嫉妒,恐惧,和自卑。
说道自卑,有人会觉得和常理不合,认为有些人自信心爆棚怎么解释?
那是得到长期刻意训练的积极结果,塑造了他的行为模式。而这种果断的行为模式让人成为勇敢自信,这种社会的反馈信息让他的行为模式得到鼓励和强化。但并不能抵消心理深层次恐惧。
所以,社会上很多现象我们都可以拿来解释了。
为什么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为什么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为什么说树倒猢狲散?
为什么说企业家足够成功又有真心做慈善?
为什么说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好人,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坏人?
人性不是静态的,是随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用自己恶狠狠的语气说某个人坏,其实是因为他损害了你的利益,或者冲突了你的价值观。我们说某人好的时候,是那个人给我们好处,或者他迎合了我们的价值观。这些都是和客观事实有偏差的。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可以见到一些人的行为,其实就是内心人性的表现。每个人会为自己的行为需要一个理由,如果理由正当,那就立即执行。如果这个理由不正当,就开始自我催眠,让自己相信这个理由很正当。比如民族战争,比如与人争斗,比如友情破裂。不管当时如何,事后和别人诉说的时候,通常会把自己放在正义和道义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