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父亲节到了,我亦不能免俗,回忆起父亲,追忆起那些年,父亲带给我的理财观。
一、勤劳(等于现在提倡的开源)
父亲家里穷,姊妹多,十几岁就去汽修厂当修理工。风里来雨里去,每天跟轴承零件打交道,在汽油里搅來搅去,往往在汽车下一蹲就是数小时,累得腰酸背痛,好半天都站不起来。
好在父亲不怕苦不怕累,硬是咬牙挺过了艰难的学徒期,后来因为表现良好,有幸成为县里汽车站的一名工作人员。
父亲先后在车上卖过票,也曾开过大客车东奔西跑,勤字当头,不拈轻怕重。
后来,父亲意识到,随着年纪的增长,只有拥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售票员没技术含量,做司机让家人提心吊胆。最后,父亲思前想后,认为还是修理汽车这门手艺最靠谱,最过硬,当真是“一技在手,吃穿不愁”。
于是,父亲认定这一行,潜心钻研,认真学习。印象中家里买了许多汽修书籍,父亲一下班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在那个贫穷匮乏的年代里,父亲能有此番远见,舍得这般投资,实在是不一般!
功夫不负有心人。
后来,父亲成为远近闻名的汽修师傅。记忆中家里总是有许许多多的人进进出出,他们来找父亲,要么是车坏了好久都没有人能修好,要么是打算买新车需要找个靠谱的技师给把把关。不管是雪花纷飞的冬日,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家里总是络绎不绝,父亲也总是有求必应。
从父亲身上,我早早明白,只有勤劳地去拼去搏,撸起袖子大刀阔斧地去开源,才是理财的根本。
同时,做人应该拥有一技之长安身立命,将这一特长发挥到极致,为此你要舍得去学习,去投资,去精进,去下功夫。
为此,在本职工作之余,我也不忘培养另外一种安身立命的技能――写作。
为进一步学习提高,我付费学习,加入写作训练营,从学员一路打拼,晋升为助教,进而成为超级助教。
时间和精力用在哪里,回报就在哪里。放弃无意义的社交和八卦,“勤”字当头,“拼”字在心。几个月之后,我实现了写文变现功能,每月稿酬收入大概两千。
二、节俭(等于现在提倡的节流)
从小父亲就告诉我: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会受穷。
父母生活很节俭,衣食住行,从不乱花一分钱。父亲每天早出晚归,从不舍得在外面吃饭,无论工作再晚,都坚持在家里吃饭。
这种生活观深深地影响到了我。在没有更多能力开源的时候,节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省下的每一笔钱,就等于是你辛辛苦苦赚到手的一笔钱。
正是因为省吃俭用,父母从结婚时的一穷二白到一砖一瓦自己盖新房,从含辛茹苦抚养子女成长,到一到一分一厘攒钱供孩子读书上学,一路走来,全靠自己所得。
三、储蓄(理财第一步)
父亲经常告诫我:爹有娘有,都不如自己有。再三叮嘱我,年轻时注意节俭,定时储蓄,只有这样,钱到用时不做难。
父亲省下的钱总是把它存起来,有时存定期,有时买国债,享受高收益。
我参加工作以后,父亲陪我去银行注册一个独立的账户,每月固定存款。(这相当于我现在坚持的基金定投)。存到一个整数,父亲建议我去存上一年或三年,以追求更高的收益。
勤俭生活+定期储蓄,这是我并不怎么高明的理财,但至少让我牢牢捂紧了钱袋。感谢这个好习惯,使我在结婚前已经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金库。在同龄人沦为“月光族”“啃老族”的时候,我能自己手有存款,独立自主。
后来,我结婚买房子时,正是因为多年储蓄,才有有底气支付首付。否则自己两手空空,怎敢说买房?自己有,才是真的有。可见,这“节俭+储蓄”的习惯,真是功不可没。
从父亲身上,我意识到“勤俭+储蓄”的重要性,感受到了“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感谢父母朴素的理财观。
后来,我又积极学习理财知识,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我意识到,如果说用开源挣钱,那么用理财可以保值。现在,我依然是“节俭生活+理财保值”,开始买入各种基金,开始定投基金……多种手段为未来生活保驾护航。
以上,就是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朴素的理财观。他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说法,也没有自成体系的理论。有的只是踏踏实实的做法、持之以恒的坚持。但这,足以让我受益匪浅。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人人都想寻求一份安全感。可安全感在哪里,我不知道。
从父亲身上,我知道,关键时刻,手里有钱,心中不慌。金钱是有力量的。年轻时注意节俭,不过度奢侈,积极学习理财知识,多种手段开源节流,慢慢积累人生的第一桶金。到用钱时,方不至于受制于人,哭天喊地。
钱到用时方恨少。金钱虽不是万能的,但生活中95%的烦恼皆可以用钱来解决,剩下的5%是有钱、没钱都解决不了的。
各种节日真是好发明。人是善忘的动物,仪式感是个好东西。祝所有的父亲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