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工作室的老师们,到了晚上十一点多还在讨论问题,看到她们期望成长的交流,看到她们对自己信任的目光,我不禁自问“我该如何带领她们多学东西?我该如何让她们走出自己的学校,走出威县?”
想当初,十一名成员参差不齐地由各种渠道聚齐,成立了“威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在威县可是属新生事物,不用说别的老师,就是成员本人也持怀疑态度,工作室是干嘛的?我们进来有什么好处?这位主持人姜老师到底怎么样?
而我其实因受“河北省名师培训”省名师“先进”思想的熏陶,对工作室工作的开展已经有了思路,又询问了“吴正宪工作室兴隆分站”站长李兴民老师的工作室开展情况,一下确定了工作室三年的工作规划:第一年,课标学习和磨课相结合,把握教学方向;第二年,教材解读和磨课相结合;第三年,汇总展示,出成果。当时可报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来对待属于自己的这份工作的。
虽然有心理准备,和强大的信念支撑,工作室的开展也是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工作室成员本身,原来只是一味地教学,批作业就完了,现在无形中又增加了工作量。比如对课标的解读,只靠集中活动学习是不行的,全部放到了课余的时间自己去解读,到集中活动的时候来演讲展示。一方面,老师的时间安排的紧了,再一方面,由于老师参差不齐,她们教学可能行,但是让她们演讲,那就又成了另外一件事。过了没两个月,有的成员想退社,坚持下来的成员,一般也是得过且过,你让我准备我就准备,你让我学习我就学习,但是展示的效果我就不管了。
再者,教研室是个业务部门,本来下乡调研、各种评比活动已经很频繁,工作室的成立我不知道是不是个形式,反正一共成立4个工作室,只有我这个工作室在活动。没办法,只能用工作之余来安排工作室的工作,甚至与领导安排有冲突时,只能把集中活动移到周末休息时间来进行。这又无形中对成员老师又是对休息时间的剥夺。(我怎么做的呀,怎么把工作变成了我自己的事情呢!)真可称的上内忧外患。
凭着当时想把一件事做好的热情,我想尽办法去解决。成员老师不是演讲为弱项吗,我就搜集了一些资料做了《如何用讲座的形式来解读课标》小讲座,从讲座的形式、方法、注意事项,并结合了老师们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培训,虽然水平不算高,但是离他们现在的水平很近,有可操作性吧。然后留了一段时间,让他们进行练习再进行展示。效果还不错。
待续